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
张林梅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滨河小学 034300
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古诗词、经典故事等,将这些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深入等,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深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知识的传授上,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比如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讲解诗词的字面意思,让学生背诵和默写而没有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体验,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比如在讲解经典故事时教师可能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述故事内容,而没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故事的魅力。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对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的表现评价不够全面和深入,这种评价体系容易导致教师和学生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研读教材梳理出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点,如古诗词中的意象、传统节日的习俗等,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些知识点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请教专家等方式丰富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山行》时,教师提前查阅了大量关于杜牧的资料以及唐朝诗歌创作风格的相关内容,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表面的意思,然后详细讲解“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等意象所代表的文化含义,让学生了解到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审美,接着教师结合唐朝的文化背景,介绍当时文人墨客喜爱游山玩水、寄情山水的风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故事性较强的内容可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境;对于蕴含深刻哲理的内容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教师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角色,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学生深入研究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语言风格,表演时学生们生动地展现了草船借箭的精彩过程,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感受到了古代军事谋略的智慧和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氛围。
(三)加强课外拓展与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还应加强课外拓展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外拓展计划,可以推荐相关的传统文化书籍、影视作品等,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关传统节日的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传统节日文化探究”的课外拓展活动,教师先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然后每个小组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融入教师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关于神话传说的单元后教师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知识掌握方面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考查学生对神话传说知识的了解;在情感态度方面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神话传说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在实践能力方面以学生在神话传说主题的手工制作、绘画等作品为评价依据,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神话传说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习他人的长处。
结论: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外拓展与实践活动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新一代做出贡献,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朱叶丹.”双减”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路径[J].教师博览(下旬刊), 2024(3):13-15.
[2] 闫培娟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J]. 基础 教育论坛 , 2023(23):102-103.DOI:10.3969/j.issn.1674-6023.2023.23.043.
[3] 张晓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J]. 教师 , 2024(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