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依法治校评价体系研究
程婷
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咸宁 437000
近年来, 校园安全问题、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高校师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不足、高校内部纠纷解决与权利救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也彰显了我国依法治校工作推进的紧迫性。刘新军等[1]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于没有指定科学有效的依法治校绩效考评机制。推进依法治校,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保障师生权益的必由之路,高校法治进程直接关系到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效果和发展前景[2]。针对依法治校工作评估,国内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部分如表1 所示)。谢小瑶等[3]认为构建依法治校评价治校体系是科学评价和有效考核高校法治工作的基础支撑,对推进高校法治工作进程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关于依法治校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和宏观评价方面,对于全面的依法治校评价工具研究不多。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依法治校研究领域概况,本研究运用文献综述法对中国知网、万方网、维普期刊等多源中文数据库中高校依法治校评估研究进行了搜索和分析,为高校依法治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丰富的有力的证据支持。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整体设计
范围综述(Scoping Review)目的是全面审查一个特定的复杂的研究领域,从而快速获取支撑该领域的关键概念和有效证据,主要阶段包括“确定研究问题- 确定相关研究- 研究选择- 绘制数据图表- 整理总结和报告结果”[4]。
(二)范围综述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高校依法治校内涵、依法治校困境、依法治校评估指标体系等。此次范围综述解决以下问题:国内开展了哪些依法治校研究项目?依法治校困境和评估指标体系,如何优化?
2.识别相关研究
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以“依法治校”、“高校法治”“高校法律制度”等为主题进行检索,删除重复和不相关文献,得到 1962 篇依法治校相关研究文献。进一步对索引后的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得到5 篇相关度较高的依法治校评估研究核心文献(部分如表 1 所示)。深入筛查可以看出,在选取的5 项研究中,实证去向的研究只有1 篇,理论取向的研究有4 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分析研究中涉及的依法治校评价,回答以下问题:已有研究探索出的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哪些?
(一)完备的领导和工作推动机制
刘新军等[1]认为,依法治校的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需要学校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在履行自身职责时,按照规章机制工作。并且在日常推进工作时,要以依法治校为指导,平且加强落实依法治校的措施,提升领导工作绩效,并且要做到透明公开,对全校师生负责和汇报。其中应包括这些具体方面,党政主要负责人应该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抓依法治校工作,同时在整体工作推进中,要加强具体分管工作的法治化考核[5]。
(二)规章制度建设
李延成[6]认为大学章程是高校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制定的自我治理的书面法律文件。高校治理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律规则可依托,建立完备的高校规章制度,才能更好的推进高校和谐稳定运转,建设现代化法治法学。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提出,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进学校章程的学习宣传;第二,利用章程修订完善推进制度创新;第三,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
(三)架构合理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明确要求高校应全面启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前高校治理有自身的运转规则和治理结构,但是在全国推进法制化改革的今天,规范、廉洁、高效的行政和公共治理是全社会追寻的社会治理状态,高校的实务治理也应当与时俱进。公共组织的运转离不开有效的分工,合理的分工来自合理的结构划分、在当前高校法制化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符合法治要求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认真践行高校法治化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法律风险防控
在法律风险控制方面,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提出要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外签署合同的审查,其中包括制定分层分类管理的合同管理办法,明确主管部门和审核程序、建立信息化平台。此外,在学校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内部治理结构前提下,高校需要在专门的法律实务处理机构和队伍指导下,做好高校法律风险防控,梳理法律风险清单,编制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处理机制,却实保障师生权益[7]。
(五)师生法治教育和师生权益保护
在当前全国推进法治化治理进程中,高校也应该营造良好的法治化教育氛围。结合高校师生法治化意识和依法治校践行现状,高校应该加强对高校师生的法治教育。高校师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主体,对高校师生开展法治化教育,提升高校师生法治认知和法治思想水平与接受程度,对于高校校园稳定和治理至关重要。此外,高校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如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法治化教育、学生活动普法教育等加强普法宣传。此外,针对新进教师和新生入学,也可以开展专题化培训,通过教师岗前培训,新生军训等组织形式,加强对高校师生法治化教育,提升高校师生维护自身权益的认知和能力。此外,在师生权益保护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法律咨询和援助热线,在师生权利意识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寻求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六)法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和宣传成效
杨霞和黄旭[8]认为,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核高校法治宣传成效,一是学校认真做好普法工作,二是开设法治教育课,三是聘请法律顾问等,四是经常性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五是法治宣传教育有成效。高校必须设立专业的法律事务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有更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更加有公信力和代表性,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对内处理学校出现的法律冲突和矛盾,对外履行法律纠纷处理智能;二是在学校出台相关的章程和规章制度时,能够发挥专业化能力,提供法律知识和建议,让学校在依法治校方面走在更加科学的道路上,减少因为规章制度不合理、依法治校程序不合规等问题[1]。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提出,在高校法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也需要结合学校管理实际,科学合理配置。在法治工作机构配置后,需要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才能保证法治事务机构和队伍能够更加有效的运转。
三、讨论与建议
对高校依法治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是推动高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8]。根据前面综述内容提供的资料和证据,该如何构建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 号)提出要正确处理学校 - 社会和政府机构的职能,在保障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创新管理的同时,作为前置条件,高校要有完善的科学合理的民主管理机构,能够保障高校管理井然有序,有章程和规则可循,不至于出现失序。《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政法〔2012〕9 号),提出加强章程建设,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依法办学,确实保障师生在高校的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完善学校权利救济和矛盾化解机制,针对高校各个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师生法治认知和水平。从而促使高校师生在深厚的法治文化熏陶下,在学校法治水平日常考核激励下,切实推进高校依法治校进程,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和保障。2021 年3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教政法厅〔2021〕1 号),提出从八个1 极指标、的一套高校法制工作评价体系。
依据我国高校依法治校政策要求和文献综述结果,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依法治校仍存在部分高校对推进依法治校认识不到位,内部治理制度不健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和高校内部纠纷解决与权利救济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1]。在依法治校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也存在着评价主体不合理、评价方案陈旧、评价体系笼统等亟需改进地方[8]。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建议,即建立完备的领导和工作推动机制,进一步推进规章制度建设,架构合理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法律风险防控,加强师生法治教育和师生权益保护,加强法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和宣传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新军 , 许放 . 试论高校依法治校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05):69-72.
[2]胡钰菡,朱必法.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7(08):98-108.
[3]谢小瑶 , 李学兰 . 高校依法治校评估指标体系的法理基础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18(04):41-50.
[4]张香兰 , 车钰莹 , 宋颖 , 谭林林 . 家长如何参与预防与干预校园欺凌——基于多个英文数据库范围综述的证据 [J]. 教育学报 ,2022,18(03):130-143.
[5]教育部 . 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 [EB/OL]. 教育部网站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3/200501/5145.html ,2003- 07- 17.
[6]李延成. 大学“章程”考:正名、正源、正义[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1):81-
[7]教育部办公厅 . 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 [EB/OL]. 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ov.cn/srcsite/A02/s5913/s5933/202104/t20210412_525941.html,2021- 03- 31.
[8]杨霞 , 黄旭 . 高校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黑龙江教育 (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12):73-76.
作者简介:程婷(1989 ~),女,湖北黄冈人,博士,湖北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科技学院2024 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批准号:2024XY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