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林火生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郭明明 徐学华 刘炳响
河北农业大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获得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启发式教学侧重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1]。古人云“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主动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探索精神。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2]。启发式教学符合教育创新改革的方向,在高校教学中尤为适用。
《林火生态管理》是林学院为生态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主要讲授林火基础理论、林火与生态系统、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与指挥、火的应用与林火评价等内容[3]。该课程具有应用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备受学生喜欢,但当前授课效果一般,迫切需要寻求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研究深入分析林火生态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痛点,探讨启发式教学对本门课程的适用性和策略,为高校教学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林火生态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林火生态管理课程是林学院生态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课,选课率几乎为 1 0 0 % 。目前存在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教学模式方面,以教师“灌输式”地讲授为主,课堂氛围不够活跃;第二,教学内容方面,理论知识较多,知识点细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森林防火等相关工作,学习积极性较差。
2 启发式教学对林火生态管理课程的适用性
启发式教学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教学创新改革的必经之路[4],对林火生态管理这门课程具有很高的适用性[5-7]。以该课程知识点之一“生物防火”的教学为例,其概念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上的差异,结合林业生产措施,营造防火林带,减少可燃物的积累,调节林分组成和结构,降低森林燃烧性,增强林分的抗火性和阻火能力,而达到控制林火目的的理论和技术措施。在授课时可提出几个与概念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1)选择什么样的防火树种来营造防火林带?(2)开展哪些营林措施来调节林分组成和结构?(3)采用什么生物措施来减少可燃物的积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 启发式教学在林火生态管理课程的应用策略
3.1 学习目的设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以下目标:(1)全面系统地学习林火、林火生态相关的基础理论;(2)掌握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相关的技术措施和方法;(3)理解用火的理论及技术方法,了解林火信息管理与决策。同时,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思辨思维、整合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教学目标,可将教学过程分为3 个阶段:
第一,林火和林火生态相关基础理论的学习阶段。在讲到燃烧和森林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即燃烧三要素)时,引导学生思考燃烧三要素对林火扑救的启示(破坏燃烧三要素的任一要素,燃烧即可停止)。在讲到植物对火的适应策略和适应特性时,可启发学生讨论哪些树种适合用于作防火树种,营造防火林带,那么在讲到生物防火措施之一——营造防火林带时,学生会很快回答出来选用什么树种营造防火林带。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信心显著提高。
第二,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相关的技术措施和方法的学习阶段。在学完以火防火相关知识时,可启发学生思考既然可以利用火来防火,那么是否也可以用火来灭火,等学生再接触以火灭火知识时会主动结合已学防火知识积极思考以火灭火技术与方法。
第三,用火的理论及方法、林火信息管理与决策相关知识的学习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具备了积极主动思考和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成果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经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主动思考,学生可以把各部分知识很好地串联起来,实现融会贯通,高效地掌握知识。通过主动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教学质量:经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教师不必再像以前“填鸭式”教学,强制给学生灌输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了引导的角色,“授之以鱼”的同时,更“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创新创业思维与课程思政:经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学生具备了思辨思维、整合思维、创新思维;深刻理解并积极践行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及理念。作为一名林业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越来越强。
4 实施成效
具体实施成效如下:通过教师的启发与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由 3 0 % 提高到了 9 7 % ,准确率由 4 0 % 提高到了 9 0 % ;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的同学所占比例由开始的 3 % 提高到 54 % ;经问卷调查,较之前的“灌输式”教学, 100 % 的同学更喜欢启发式教学,愿意从事森林防火相关工作或考取防火方向研究生的同学由 10 % 提高到了 6 0 % 。
参考文献
[1] 陶沼灵 . 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综述 [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7):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N]. 人民日报,2019-02-24(001).
[3] 胡海清 . 林火生态与管理 [M].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4] 张悦佳 , 王叶 . 启发式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与策略研究 [N].山西科技报 ,2022-10-24(B07).
[5] 闫德民, 张思玉, 何诚, 李广元, 张水锋. 林火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森林防火 ,2015(04):35-38.
[6] 高超 . 涉林综合性大学林火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J]. 教师 ,2021(24):123-124.
[7] 刘发林 . 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培训教学方法探析 [J].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4):3-6.
[8] 虞丽娟.从“ 思政课程” 走向“ 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 2 0 1 7 - 0 7 - 2 0 ( (12)
作者简介:郭明明(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气候变化与森林响应,邮箱:guomingming901@163.com
基金项目:基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导向的生态学专业“1345”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5GJJG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