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税务管理对策分析

作者

曹晓瑜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推广,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步向集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然而,受建筑行业业务模式复杂、税收政策多变等因素影响,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税务管理仍然面临数据整合难、税务风险高、合规管理弱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财务共享模式对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剖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信息化建设、税务风险控制、流程优化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以提升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降低税收风险,提高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税务管理效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共享;税务管理;税收风险;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推动财务管理向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财务共享模式通过集中处理企业的财务业务,提高财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对税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筑行业因项目周期长、地域跨度大、税务政策复杂等特点,使得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税务管理面临数据整合难度大、税务风险控制薄弱、税收合规性管理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优化税务管理,成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税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建筑企业提升税收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1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税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1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及其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

1.1.1财务共享模式的基本概念

财务共享模式是一种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它将企业内分散的财务业务流程集中到一个特定的组织或中心进行处理。通过标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采集、处理和分析。在这种模式下,原本由各分支机构独立完成的财务核算、资金管理、报表编制等工作,被整合到共享中心,借助统一的信息系统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它打破了地域和部门的限制,实现了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提供更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助力企业战略决策。

1.1.2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现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引入财务共享模式。目前,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已率先完成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对旗下众多项目和子公司的财务集中管控。而中型建筑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和推进财务共享模式,逐步整合内部财务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建筑企业面临着流程再造、系统集成、人员转型等挑战。但通过不断优化流程、升级信息系统和加强人员培训,建筑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1.3财务共享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务共享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效率方面,原本繁琐的财务流程得到简化,业务处理速度大幅提升,如费用报销、资金支付等流程实现了线上化和自动化,缩短了处理周期。在数据质量上,统一的核算标准和流程减少了人为差错,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企业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财务共享模式使财务人员从基础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财务分析、风险管控等增值业务中,提升了财务管理的价值创造能力。但也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们具备跨部门沟通、数据分析和业务理解等能力。

1.2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

1.2.1建筑行业税收政策特点

建筑行业具有项目周期长、地域跨度广、业务复杂等特点,其税收政策也相应呈现出独特性。在税种方面,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多个税种。其中,增值税由于建筑企业业务模式多样,存在不同的计税方式,如一般计税和简易计税,给税务管理带来挑战。在税收征管上,建筑项目可能跨地区施工,涉及异地预缴税款,需要企业准确把握各地税收政策和征管要求。此外,税收优惠政策也较为丰富,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建筑企业若能合理利用,可有效降低税负。

1.2.2传统建筑企业税务管理模式及不足

传统建筑企业税务管理模式通常是各项目或分支机构独立进行税务核算和申报。这种模式下,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税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由于各项目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容易导致税务风险。同时,各项目独立管理税务,难以实现税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统筹规划,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例如,在发票管理上,可能存在发票开具不规范、认证不及时等情况,影响企业进项税额抵扣。在税务筹划方面,缺乏整体规划,难以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

1.2.3财务共享模式下税务管理的变化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实现了税务数据的集中管理,所有项目的税务信息都集中到共享中心,便于实时监控和分析。其次,税务处理流程得到优化和标准化,通过系统预设的税务规则和模板,减少了人为错误,提高了税务处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发票管理上,实现了电子发票的集中开具和管理,提高了发票开具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便于发票的真伪查验和认证。此外,财务共享模式为税务筹划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支持,便于企业从整体层面进行税务规划,合理降低税负。

1.3财务共享模式对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

1.3.1提高税务管理效率

财务共享模式下,税务申报、税款缴纳等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和流程化。通过与税务系统的对接,可自动获取税务数据并生成申报报表,减少了人工录入和核对工作,大大提高了税务管理效率。例如,在增值税申报时,系统可自动采集销项发票和进项发票数据,生成增值税申报表,避免了人工计算和填写的繁琐过程,同时降低了申报错误的风险。税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和集中化,也使得税务事项的处理更加高效,减少了审批环节和时间,提高了企业应对税务事项的响应速度。

1.3.2促进税务信息的集中管理

财务共享中心将建筑企业各项目、各分支机构的税务信息集中存储和管理,形成了完整的税务数据仓库。这使得企业管理层能够实时获取全面、准确的税务信息,便于进行税务分析和决策。通过对税务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各项目的税负情况、税务风险点等,为税务筹划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同时,集中管理的税务信息也便于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和协调,提高了税务合规性。例如,在税务稽查时,企业能够迅速提供所需的税务资料,减少了因信息分散导致的沟通成本和风险。

1.3.3增加税务合规管理的复杂度

虽然财务共享模式带来了诸多优势,但也增加了税务合规管理的复杂度。一方面,由于财务共享中心集中处理多个地区、多个项目的税务业务,需要同时掌握各地不同的税收政策和征管要求,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任何对政策的理解偏差或执行不到位,都可能导致税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信息系统集成度高,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或数据传输错误,可能影响整个税务管理流程的正常运行,引发税务合规问题。此外,随着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和更新,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及时调整税务处理流程和系统设置,确保税务合规管理的有效性。

2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税务数据整合难度大,信息共享不足

2.1.1多项目、多地点运营导致数据分散

建筑企业通常同时开展多个项目,且项目分布在不同地区。每个项目都有独立的财务核算和税务处理流程,这使得税务数据分散在各个项目点。不同项目的财务人员记录数据的方式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数据格式不统一,难以进行集中整合。例如,有些项目可能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记录税务相关信息,而有些则使用不同的财务软件,这就增加了数据收集和汇总的难度,使得企业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整体税务状况,影响了税务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

2.1.2税务与财务数据协同能力不足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虽然财务数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合,但税务与财务数据之间的协同仍存在问题。财务部门主要关注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而税务部门侧重于税务申报和合规管理,两者的数据侧重点不同。例如,财务数据中的收入确认时间和方法可能与税务法规要求不一致,导致税务申报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工作。而且,由于信息系统的分离或对接不畅,税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和交互,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难以获取准确的税务数据支持,税务人员在处理税务事项时也无法及时了解财务状况,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2.1.3税务数据标准化程度低

建筑企业涉及多种业务类型和税务事项,然而目前税务数据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同项目对同一税务数据的记录方式和分类标准不一致,例如在记录成本费用的税务分类时,有些项目按照会计准则分类,有些则按照税务申报要求分类,这使得数据在汇总和分析时难以统一口径。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税务业务,如跨地区经营的预缴税款、税收优惠的申报等,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的处理流程,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税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不利于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估。

2.2税收合规管理薄弱,税务风险增加

2.2.1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合规风险

建筑企业涉及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面临较高的合规风险。在增值税方面,由于建筑项目的复杂性,存在进项税额抵扣不规范的问题,如取得的发票不符合规定、抵扣范围不准确等,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补缴税款、滞纳金甚至罚款的风险。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成本费用的核算和扣除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是关键,财务共享模式下如果对各项目的成本费用审核不严,容易出现多列成本、少计收入等情况,引发税务风险。此外,建筑企业还可能涉及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其他税种,任何一个环节的合规问题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2.2.2税收政策变动带来的合规挑战

税收政策不断更新和调整,这给建筑企业的税务合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并将其准确应用到各个项目的税务处理中。然而,由于建筑企业项目众多、分布广泛,信息传递存在延迟,财务共享中心难以及时将政策变动传达给所有相关人员。而且,新政策的解读和执行往往存在一定难度,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口径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合规偏差,增加了税务风险。

结语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一方面,面临着税务数据整合难度大、税收合规管理薄弱等挑战,多项目、多地点运营导致数据分散,政策变动也增加了合规风险。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为提升管理效率与优化业务流程带来难得机遇。通过构建智能税务管理系统,推动税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税务数据的高效处理与深度挖掘。同时,优化税务管理体系,明确财务共享中心职能,强化跨部门协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提升税务管理智能化水平,可有效降低税收风险,提高合规性。未来,建筑企业需进一步深化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税务管理改革,深度融合财务与税务管理,紧密跟踪税收政策变化,持续优化管理流程,实现财税管理的高效、智能与规范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王莉,张建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税务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23(15):45-50.

[2]李明辉,陈志强.建筑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与税务管理优化[J].现代经济信息,2022(10):32-38.

[3]赵伟,孙晓峰.税收风险管控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应用研究[J].中国税务,2023(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