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水污染治理思路

作者

张杨

232331197907240668

水资源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之本,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本,但是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资源总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日益严重。水污染治理的发展和落实主要是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品质,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所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改善治理的效果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水污染防治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从相关数据来看,有关环境监测站对我国一些地区污水废弃物的排放情况进行了切实统计,这种现象会导致生态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若长期延续,势必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发展的黄金期,但是若不提高对于污水排放的重视程度,在污染物质标准达到一定程度后,则有可能出现各种用水类疾病,从而给人的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要想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就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来提高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更好地解决水污染问题,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测规定不够明确

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监测部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组织,但是一些有关部门并没有充分重视本地区的水资源监测工作,忽视水域总体的变化情况,造成水污染治理困难,加大了后续处理工作的难度。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对区域水污染防治进行合理的规定,并且以此为基础,来强化对设备以及监测方法等方面的关注,这就需要所有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并构建良好的治理系统。

(二)检测数据难以达标

水污染防治工作对资料的精确度要求极高,但目前一些区域在开展检测工作之前,会因为制度选择不当或者制度未达到相关标准,存在检测数据信息准确度较低的问题。同时,一些区域水污染防治水准不高,难以满足复杂数据的采集需求,因此就需要提高对水污染检测的重视程度,从而为后续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如今我国在防治水污染方面已经颁布了一些法规,然而从具体的规章制度来看,其完善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就会对我国水污染防治能力的增强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环境保护法》文件中就没有与水污染防治相关的要求内容,同时因为河流跨省的情况十分常见,权责范围就缺乏一定的明确性,因此就会产生责任划分不科学的情况,最终使后续防治工作的实施受到直接的制约。

(四)水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在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时,一定要注重和其他机构的协作,从不同机构方面来看,其主要负责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使不同机构之间的沟通频率不断增强是十分必要的,从而促进防治水平不断提升。除此之外,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对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也随之而逐渐提升,如果对传统的方式进行应用,就会使防治工作产生较大的局限性,使其的应用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所以一定要对防治措施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三、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的治理措施

(一)顺应自然要求

从防治水污染工作的开展来说,一定要和实际的自然要求相符合,在实施建设的前期,需要从实际状况出发,来对建设方案进行有效的完善,并科学且合理的应用生态建设理念,从而使绿色理念落实的全面性得到充分的保障。与此同时,在开展建设工作时,一定要有效地结合地区文化和水文特征,将自然要求作为主要基础,来更好的实施治理方面的工作,秉持节约原则,科学的融合自然环境和河流,将屏障作用充分呈现出来,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土地的占用而发生环境和河道破坏的情况,最终为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构建水资源生态网

在开展防治水污染工作时,需要秉持一个原则理念,那就是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对水资源生态网进行全面的建设,不同地区需要对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构建,从而为水资源生态循环提供良好的保障,最终使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净化。从水污染防治的角度出发来说,可以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在对水资源生态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也要科学且合理的分配水资源,使每一个步骤的统一性得到充分的保障,在构建地区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可以使物种数量进一步增多,即使这一过程有着较大的困难性,然而却能够使地区生态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三)提高数据采集准确度

从治理水污染工作方面来看,一定要对具体的规划流程进行构建,并且需要注重其实际的应用性,这一过程能够对数据交互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促进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在这种技术的作用下,也可以为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促进数据获取范围进一步拓展。从实际的治理过程来说,一定要与自然特点和规律相一致,从而使水资源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充分的保证,并全面呈现出网络的作用和优势,有效的连接服务器和传感器,在 GPRP 数据的作用下,在不同监测点对终端构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的目标,并对不同步骤的实际水质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终促进治理质量和效率的大幅增强。

(四)完善防治的法律法规

首先,需要将水污染的实际状况作为主要基础,在法律的作用下使治理成效得到全面的保证,这一过程也会有相应的要求,那就是需要从如今的社会形势出发,对现代化方式进行合理的应用,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对具体的治理法规进行构建,从而使水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其次,在优化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后,一定要使其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使流动惩处力度进一步增强,最终为水体保护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水资源更好的发展。

(五)水资源保护转变

从水污染防治工作来说,能够将水资源保护的生态特征全面呈现出来,相关人员需要对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并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为群众们构建出一个多元化的亲水空间。从具体的建设工作来看,不但要将水域修复性能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要将治理的多方面效益充分呈现出来,并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有效地结合生态理念,使生态建设体系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为水资源保护制度的优化提供有利条件,这也是我国水资源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

结论

从水资源的角度出发来看,往往是人类生存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假如水污染问题得不到充分的重视,那么就会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所以,在开展水资源治理工作时,相关人员一定要对治理方案进行合理的完善,将相关的法律内容作为依据,对现代化方式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使自然环境的平衡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费春娟 . 浅析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96-97.

[2] 梁德亮,刘龙婷. 浅谈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2):111-112.

[3] 黄巍 . 探究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J].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3):85-86.

[4] 王雅茜 . 浅谈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