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噪声监测与评价
杨军泽
铁岭市生态环境局西丰县分局 辽宁省铁岭市 112400
一、引言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沈阳绕城高速公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区域经济交流、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高速公路的运营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影响尤为显著。交通噪声不仅会干扰人们的正常休息和工作,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还可能引发听力损伤、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同时也破坏了城市原有的宁静生活环境。我国高度重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颁布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 - 2008)等一系列标准规范,为公路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为适应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发展的需求,确保其在运营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开展噪声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科学的监测与评价,能够准确掌握绕城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现状和规律,为后续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优化交通管理策略提供可靠支撑,从而实现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
二、沈阳绕城高速公路车辆运行特点
2.1 高速公路车辆流量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车辆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小型客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等多种类型。其中,小型客车的运营数量相对较多,其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在日常交通流量中占据较大比例 。这些车辆运行速度较快,且行驶较为频繁,成为交通噪声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不同类型车辆产生的噪声强度和频谱特性存在差异,因此在噪声监测过程中,对车辆进行分类统计至关重要。为获取准确的车辆流量数据,在收费口进行统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收费口能够对过往车辆进行全面记录,通过人工或电子设备统计不同类型车辆的数量,可实现对车辆流量的精准分类统计 。同时,车辆流量统计应与交通噪声监测同步进行,并详细做好记录,确保两者数据的对应性和一致性,为后续噪声监测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2 绕城高速车辆运营
在进行绕城高速交通噪声监测前,充分了解车辆运营时间是制定合理监测方案的关键。通过对各类车辆运营规律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归纳出不同类型车辆集中运营的时段以及运营高峰期 。例如,大型货车通常在夜间进行货物运输,以避开白天城市交通的高峰时段;而小型客车在早晚高峰时段出行较为集中 。基于对车辆运营时间的掌握,合理制定交通噪声监测方案。在实施监测前,需精心规划监测计划,明确监测桩位以及高速公路临近居民敏感点的地段。针对不同类型车辆在不同时段的运营特点,在相应的时间段内进行重点监测,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获取交通噪声数据,真实反映绕城高速公路在不同运营状态下的噪声水平。
三、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噪声监测
3.1 敏感点噪声监测
敏感点噪声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高速公路周边敏感区域的环境噪声水平及其达标情况 。由于绕城高速公路周边敏感点数量众多,无法对所有敏感点进行全面监测,因此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点进行监测 。首先,优先选取环评中确认的敏感点,这些敏感点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已被认定为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的区域 ;其次,选取每一路段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点,确保监测点位能够反映不同路段的噪声特点和环境状况 。以沈阳市第 56中学为例,该校距路最近的一栋宿舍楼 3 层窗前 1m、离地 1 . 2 m 处为最近敏感点,该点车流量噪声相对平顺,监测点位距离公路180.5m,高差3.3m,属于
个声功能区 。在该敏感点进行调查布点,3 栋 5 层宿舍楼楼体走向与路线走向垂直,且建有 6m 高的声屏障与世代书香点共建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 2008)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同时记录双向车流量,并按大、中、小车型进行分类统计,以便分析不同车型对敏感点噪声的影响。
3.2 敏感点 24 小时噪声监测
为全面掌握敏感点在全天不同时段的噪声变化情况,在距离村庄 150- 250m 外的敏感点设置24 小时交通噪声监测点位 。每个敏感点选择1 个本线路边 1 m 的监测点,进行连续 24 小时的噪声监测 。监测点的选择需具备必要的监测条件,如场地开阔、易于人员看守和操作,同时要求在监测期间无生活噪声或其他噪声干扰,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连续 24 小时的监测,能够详细记录敏感点在昼间和夜间不同时段的噪声强度变化,为分析交通噪声的昼夜分布规律以及评估其对周边居民生活的长期影响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3.3 交通噪声平面衰减监测
交通噪声平面衰减监测旨在掌握公路交通噪声的空间分布特性,了解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规律 。监测点应选择在与公路之间高差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且无其它声源干扰的位置 。具体而言,选择在道路的平直路段,距弯曲路段和桥梁距离大于 2 0 0 m ,确保运营车辆能够正常行驶,公路两侧开阔无屏障 。以 K4 2 + 1 0 0 右为例,在该路段设置平面衰减监测断面。在距路中心线 4 0 m 处、 6 0 m 处、80m 处、120m 处以及 2 0 0 m 处分别设置监测点 。通过在不同距离处进行噪声监测,获取各监测点的噪声数据,分析交通噪声在水平方向上随距离增加的衰减趋势,为评估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对周边不同距离区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后续合理规划噪声防护距离和采取降噪措施提供参考。
四、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噪声评价方法
监测数据经统计处理后,噪声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标准限值的规定 。根据不同声功能区的划分,对照相应的噪声限值标准,判断各监测点的噪声是否达标 。例如,对于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声功能区,执行较为严格的噪声限值标准;而对于工业区等声功能区,噪声限值标准相对宽松。 在评价过程中,若有必要,应对敏感点室内声环境质量进行测量。由于建筑物的结构和隔音性能等因素会对室内声环境产生影响,通过测量室内声环境质量,能够确定其是否满足建筑物设计的使用功能 。例如,对于学校、医院等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物,确保其室内声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对于保障正常的教学、医疗活动至关重要。
五、结论
通过对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噪声监测与评价工作,全面掌握了该高速公路车辆运行特点以及交通噪声的分布规律和污染状况 。监测结果表明,沈阳绕城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受车辆流量、车型、运营时间等因素影响显著,不同路段、不同时段的噪声水平存在差异 。部分敏感点噪声存在超标现象,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基于噪声监测与评价结果,为改善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周边声环境质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交通管理,优化交通流量,合理调整车辆运营时间,减少车辆在敏感时段的集中通行;二是在噪声超标严重的区域,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噪声防护设施建设,如增设声屏障、优化绿化降噪措施等;三是持续加强交通噪声监测工作,建立长期的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噪声变化情况,为噪声防治和交通管理提供动态数据支持 。
参考文献
[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 2008)
[2] JTJ/T 006 - 1998.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S].1998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 9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