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五个维度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提升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效能的路径研究

作者

肖冠华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一、世界一流企业的内涵

对世界一流企业内涵特征的描述,不同机构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标准:

麦肯锡提出了11 条世界一流企业的顶级法则。

德勤(2014)统计汇编,世界一流企业包含十个要素

:战略管理、公司治理、管控与运营、领导力建设、国际化、人才管理、创新管理、品牌管理、并购管理、数字化。

罗兰贝格(2017)将世界一流企业的内涵特征概括为:海外收入份额、跨地区经营利润分配、管理团队、发展战略计划、品牌、技术、国际化经营几个方面。

波士顿咨询(2017)认为世界一流企业具备四大要素:充裕的资本、跨行业的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充足的人才储备、强大的品牌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世界一流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并且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它的某个或几个特征一定是稀缺的,不可替代的,对手无法模仿的 , 以此形成的核心竞争力能够让它保持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并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使得其在所处的行业内产生领先的业绩,并对该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特点

黄群慧教授在《世界一流企业管理》中认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具有11 个特点:具备强大的企业家精神、重视企业文化管理、追求品牌效应和企业声誉、以发展型战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注重业务架构转型、具有全球化资源配置和管理能力、建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紧密化的集团管控、把握重大机遇克服组织惰性、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创造力、推行战略型和价值型的财务管理。

德勤永华会计事务所提出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有 10 个特点:坚守主业重心与多元化协调发展,建立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差异化的定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强大职能的董事会、强大的领导力促进组织变革、数字化系统管理、财务管理全局化、建立全球视野、拥有跨界工作和机会的高综合素质人才、建立强大的多维度创新能力、以客户为中心,拥有强大的品牌竞争力、并购多主体间实现业务运营的协同价值。

可见,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特点具有以下共性:

企业的创始人和后继者都具备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

重视创新能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企业文化体系,强化企业的竞争软实注重人才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建立特色品牌,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重视数字化管理,提升了企业管理效能。

这8 个方面是世界一流企业共有的宏观管理特点。笔者认为这8 个方面主要集中体现于5 个重要方面:企业家精神、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人才管理、创新管理。文章也将从这五个方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特征,找出中国民营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并探索提升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效能的路径研究。

三、提升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效能的路径探究

企业管理效能是企业在实现管理目标所显示的能力和产生的管理效率、效果、效益的综合反映。有的企业能够百年不倒,并且顺应时代不断超越自我,再创新高,有的企业则是昙花一现。企业要思考把握好哪些维度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管理效能,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对标管理的目的是帮助企业通过学习行业标杆的管理要素,改善自身管理效能,获取竞争优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上述对标,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家需要在思想、战略、文化、创新、人力资源五个路径上提升管理效能。

(一)思想路径:树立企业家精神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F·德鲁克认为是企业家精神中最主要的就是创新,埃森哲和 Accenture 的研究报告均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长青的基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映射。

企业家是新时代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立和发展的关键力量。企业家精神可以经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因此,每个企业家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环境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对标与自己同一行业的世界一流企业家的案例,才能对企业家精神有更全面的认识。

现代企业家精神内涵有以下主要6 个方面:

爱国守法,取财有道。

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建立企业使命和愿景。

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创新技术,将技术成果转变为市场成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引入职业经理人。

培养前瞻性的视野,拥有大局意识具有权变意识,积极变革。

(企业家精神内涵模型:围绕爱国守法的基本底线,其他五个要素形成循环。)

(二)战略路径:建立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战略管理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进行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一系列决策行为,主要包含了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形成、战略的实施和战略的控制四个步骤。信息化时代给企业竞争造成一种超强竞争环境,达维尼认为在这种环境中企业无法建立永久的竞争优势,企业应该顺应市场竞争的动态发展变化。

常用的战略规划理论工具模型有 SOWT、BCG 和 SPACE 矩阵、波特竞争战略工具等。依据这些工具,企业领导者必需培养长远的战略眼光,并将战略和战术结合。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内外部环境、自身的核心业务能力和掌握的资源,从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时间组合上,在公司层、业务层和职能层三个方面设置相应的战略。以此为企业建立起与自身核心竞争力相协调的发展战略。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以及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三)文化路径:构建企业发展精神内核

企业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的内核,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自于规范的制度和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

必须摒弃传统的“老板文化”,以老板的个人品质作为企业的文化内核是陈旧的,与当今的时代特征和现代企业发展的规律是不相适应的。企业的成功必然与员工的价值密切相关。世界一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将企业全体成员各种力量整合到了企业的价值体系之中,增强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让每一个员工将自己的潜力释放出来,有利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和价值的创造。

根据管理学组织文化原理,对标一流企业培养组织文化可在六个方面着手:

分析诊断。收集资料,摒弃老板文化,对组织建立以来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存优去条理化。将组织中最为精华的文化部分形成条例、规范和制度

自我设计。结合条理化内容和世界一流企业的文化要素,融合共有的价值观、组织目标、社会责任,设计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文化。

倡导与强化。通过各种途径倡导组织文化,使企业成员能接受。

实践提高。在活动中把抽象的理念变为实践的指导,不断提高组织文化层次适实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实际环境调整,再塑造和优化提升。

(组织文化设计流程图,层次递进)

(四)人力资源路径:夯实企业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发展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支撑点。企业想要获得技术创新和长期的发展,并保持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必须要掌握人才,并且能让人才充分发挥其才能。只有得到一流人才相助,才能够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员工是劳动者,劳动者并不是价值不断贬值的损耗品,也不是工具人,劳动者具有无限的潜能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企业需要以信任员工为理念,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以薪酬绩效激励员工,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积极促进企业成果共享,实现员工的个人行为和组织的目标一致,打造企业命运共同体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源泉。

必须摒弃过去的“熟练工”理念,科学地管理人才和激励人才。依据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原理,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有以下途径:

建立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依据企业的发展需求确定人才的数量和规模紧贴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和能力培养机制。

个人与团队有机统一,重视整体团队的绩效创造。

利用最新的技术赋能人才,提升人才的价值潜力。

给与丰厚的薪资报酬和绩效奖励,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建立公平的惩奖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上升渠道和职业安全保障机制。

管理者的行为体现尊重劳动者的精神。

(五)创新路径:探索企业发展的突破空间

创新不是盲目创新,创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创新的成果无法有效的转化为市场成果,那么这个创新则是失败的。创新的路径需要对标技术和企业品牌形象两个要素。

1. 加强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安全的。技术创新是打造企业核心业务的关键。核心业务是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业务,从而衍生出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科学地投入用于辅助研发的各类资源。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眼光要放长远,舍得投入,眼光不能计较研发投入资金短期的消耗量。并且要加大引进创新性的高水平人才的力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形成强有力的技术壁垒,为企业的持续性竞争优势给与最有力的支撑。

2. 打造优质企业品牌

品牌形象与企业声誉本质上殊途同归,需要对客户精心分析,展示企业的核心价值,并且使得企业的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够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品牌的美誉度。德勤永华会计事务所认为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获取长久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企业打造优质的品牌形象有以下途径:

以客户为中心整合价值,展示和强调企业的独特价值理念,让客户对企业品牌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形象。

建立体系化、信息化的用户管理系统。

建立品牌的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

员工有参与品牌建设的职责。

企业要善于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起一个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的品牌形象,以期获取高额的顾客终生价值。当然、一个企业的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与实践。

对标管理用于帮助企业对标业内标杆企业,使企业精益求精、持续改善、打造核心竞争力、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中国民营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应在思想、战略、文化、创新、人力资源 5 个主要维度进行改善和提高。这五个维度共同组成一个同心圆结构。

(五个维度,是同心圆一体化的关系)

企业家精神帮助企业家扩展视野,激发其创造力,抓住市场机会,调动资源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并且能为业建立愿景,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宏大和清晰的目标,不会使企业家的个人眼光局限于短期的利益陷阱。

企业战略为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提供方向,有利于企业对战略目标及时把控,即使部分战术的失误也不会影响企业发展的大局;在战略的基础上确立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单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管理效率,从而有效提高战略控制能力。

构建企业文化价值体系能有效增强企业软实力,将企业成员的个人行为与组织的发展目标协调起来,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使企业管理能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

人力资源方面,要认识到人才是企业生存的最根本的资源,企业要科学地选拔人才,利用人才,从企业的长远发展上建立人才储备库。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人力资源也是创新管理的核心资源。

创新管理方面,企业必须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且打造企业特色品牌形象,两者相结合并迅速转变为市场成果,才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构建核心竞争力。

综上,五位一体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能帮助中国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 世界一流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

[2] 德勤永华会计师事务所. 对标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

[3] 麦肯锡公司 . 麦肯锡经验 [M].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2017.

[4] 李建明, 彭剑锋. 世界级企业是怎样练成的[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5] 姜汝详. 中国一流企业距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吴照云 . 管理学 [M]. 北京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

[7] 波士顿咨询公司. 打造全球一流的价值创造型企业集团 [R].2017.

[8] 罗兰贝格 . 中国如何造就全球龙头企业 [J]. 中国工业评论 , 2017, (07):18-

[9] 威廉·鲍莫尔. 企业家精神[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0] 彼得·德鲁克 .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1] 斯蒂芬·P·罗宾斯. 管理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 杰伊·B·巴尼,德文·N. 克拉克. 资源基础理论:创建并保持竞争优势[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3] Ansoff, H.I,Declerk, R.P.,& Hayes, R.L. From Strategic Planning to Strategic Management[M]. London:Wiley,1976.

[14] 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17): 99-120.

[15] Prahald, C.K. and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68(3): 79-91.

[16] Barney, J.B.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0.

[18] Porter, M.E. Competitive Strategy[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0.

注:

[1] 麦肯锡咨询公司,《麦肯锡经验》,中信出版社,2017 年6 月,1-10 页。11 条法则分别是:以客户为中心、战略思维、不晋则退用人机制、金字塔原理、构建知识型组织、非凡人脉网络、内部创业文化、内训力量、麦肯锡方法、价值观第一、体现领导力。

[2] 德勤华永会计事务所编著,《对标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 年 3 月17-19 页

[3] 德勤华永会计事务所编著,《对标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经济出版社,第27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