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

作者

赵彩凤

内蒙古万合规划测绘设计有限公司 内蒙乌兰察布 012000

   

一、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其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优化配置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意义

2.1 保障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可以严格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保护,防止耕地被非法占用和破坏,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从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2.2 促进经济增长

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支撑。通过优化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吸引投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保障,改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3 维护生态平衡

国土空间规划强调生态优先,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可以加强对生态用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推进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当前土地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3.1 规划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存在多种类型的规划,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这些规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调,导致土地资源配置出现冲突和矛盾。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规划对土地用途的界定不一致,可能会出现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生态用地被侵占等问题。

3.2 用途管制不严格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用途管制不严格的现象。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增长,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或者将生态用地用于开发建设。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影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3.3 市场机制不健全

土地市场机制不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一方面,土地市场存在垄断现象,土地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土地的供求关系和价值。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机制不顺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受到限制,影响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4 科技应用不足

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科技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土地调查、监测和评价技术,难以准确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同时,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模型和方法支持,导致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受到影响。

四、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4.1 完善规划体系

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整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各类用地的规模、布局和开发强度。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一致性。同时,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

4.2 强化用途管制

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明确各类用地的用途和管制规则,禁止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建立健全土地用途变更审批制度,对确需变更土地用途的项目,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确保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加强对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严肃性。

4.3 推进市场机制建设

完善土地市场机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健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规范土地出让行为,合理确定土地出让价格。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市场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土地市场监管,规范土地市场秩序,防止土地市场垄断和投机行为。

4.4 加强科技创新应用

加强科技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开展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价,准确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和共享。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分析,提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5 注重公众参与

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要注重公众参与。通过公开规划方案、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公众参与反馈机制,对公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及时采纳和回应,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4.6 强化生态保护

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强对生态用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开发建设活动。推进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加大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五、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

5.1 地区概况

某地区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密集的地区,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在过去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工业用地布局分散、耕地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地区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

5.2 优化配置措施

该地区通过完善规划体系,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整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明确了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加强用途管制,严格执行土地用途变更审批制度,禁止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推进市场机制建设,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注重公众参与,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强化生态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生态用地的保护和管理。

5.3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地区的土地资源配置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用地布局更加集中,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耕地数量得到有效保护,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维护;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了良性互动。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生态平衡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存在规划体系不完善、用途管制不严格、市场机制不健全和科技应用不足等问题。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完善规划体系、强化用途管制、推进市场机制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应用、注重公众参与和强化生态保护。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采取有效的优化配置策略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实景三维数据展示平台设计与实现[J]. 曹宇; 李冰; 吴迪.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S1)

[2] “双碳”目标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学理研究与实践路径[J]. 李寒冰; 金晓斌 ; 韩博 ; 徐伟义 ; 周寅康 . 地理研究 ,2022(12)

[3] 多源数据融合的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在土地整备中的应用——以虎门镇威远岛土地整备项目为例[J]. 李军锋. 房地产世界,2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