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立智:人工智能驱动主流媒体服务生态的构建指南
付峰
江西广播电视台公共·农业频道
引言:破技术之茧,立服务之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当前,AI 技术正推动主流媒体从“内容生产者”向“服务集成商”转型。这一转型的本质是打破“技术封闭性”与“功能单一性”之茧,建立以“智能技术为引擎、民生服务为锚点 **”的新生态。传统媒资系统分散导致数据孤岛,制约服务资源整合;“立”在于构建开放化服务中枢:通过 AI 中台聚合数据、工具、场景,支撑精准化社会服务。江西广电“AI 智媒平台”入选国家技术创新案例、广东“媒体 + ”写入省级行动方案等实践表明,唯有以技术赋能服务生态,主流媒体才能重塑核心竞争力。
一、破局:技术封闭与服务弱化的双重困境
1. 技术之茧:数据孤岛制约服务整合
传统媒体技术架构的封闭性,导致数据资源割裂、服务功能碎片化。曾面临全省 11 个市级媒资系统互不联通的困境,超1000 万条音视频资源无法跨域调用,此类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还有,基层事件处置中,信息传递需人工转码与跨部门流转,民生需求难以及时触达服务平台。
2. 价值之茧:传播与服务的功能性断裂
传统媒体的核心功能集中于“信息传递”,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场景的融合不足。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栏目曾尝试“故事电商”模式,但因缺乏用户需求洞察,初期转化率不足 3% ;而江西“智慧向塘”平台通过 AI 识别农户“秸秆清运”需求并自动派单,3 日内解决率达92% ,证明服务闭环缺失是制约媒体价值的关键瓶颈,媒介的价值需从“传播节点”向“服务枢纽”延伸。
二、立新基石:构建开放化智能中枢
统一数据接口:采用JSON - API 标准,省、市级媒资系统对接(参考江西融媒大脑)。JSON - API 标准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能确保不同系统间数据的高效传输与交互。江西融媒大脑通过统一数据接口,将全省各地分散的媒资数据整合起来,打破了数据孤岛,使得原本孤立的市级媒资系统能够互联互通,为全省媒体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奠定了基础。这样,省级媒体可以轻松获取各地数据,市级媒体也能共享省级资源,实现数据的价值最大化。
统一工具链:预装 AI 剪辑、语音转写、多语种翻译等基础工具,地市媒体“开箱即用”(借鉴浙江传播大脑模式)。浙江传播大脑为地市媒体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工具链,极大地降低了地市媒体的技术门槛和运营成本。这些基础工具能满足媒体日常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多种需求,如 AI 剪辑工具可快速对视频素材进行剪辑,提高制作效率;语音转写工具能将音频内容自动转化为文字,方便编辑处理;多语种翻译工具则有助于拓展媒体的国际传播渠道,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地市媒体无需再自行开发或采购这些工具,只需接入平台,即可直接使用,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统一算力池:按日活用户数配置 GPU 资源。这样能根据媒体平台的实际用户流量需求,合理分配算力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或不足。当平台日活用户数增加时,可及时增加 GPU 服务器,确保系统运行流畅,满足 AI 算法和各种应用的计算需求;反之,当用户流量较低时,可适当减少算力,节约成本。例如,对于一些热门新闻时段或大型活动直播期间,平台日活用户数会大幅增长,此时充足的算力能保证 AI 推荐、视频处理等功能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
三、立新引擎:人机协同服务标准化流程
选题策划:接入百度指数/ 微信热搜,AI 自动生成地域热点报告。百度指数和微信热搜能反映当下社会热点和民众关注焦点。AI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结合媒体的地域特点和受众需求,自动生成地域热点报告。例如,在 2024 年两会期间,利用 AI 工作台获取的热点报告,及时捕捉到当地民众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关注,从而针对性地策划相关报道选题,提前布局采访和报道计划,使两会报道更加贴近民众生活,提高了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报道效率。
内容生产:记者输入文稿关键词,AI 自动匹配历史素材生成粗剪版本。例如,江苏广电“inJiangsu”流程中,AI 在内容生产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只需输入相关关键词,如“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AI 就能从海量的历史素材中快速筛选出相关内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自动生成粗剪版本。这不仅减轻了记者的工作负担,还能提高素材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劳动。同时,AI 生成的粗剪版本可为记者提供参考,记者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加入自己的观点和采访内容,使新闻报道更具专业性和独特性。
审核发布:设置AI 初筛→编辑复核→专家抽检(错误率控制在 0.5% 以内)。AI 初筛能利用算法对新闻内容进行快速检查,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错别字、语法错误、敏感信息等问题,提高审核效率。编辑复核则是由专业编辑对 AI 初筛后的内容进行再次检查,从新闻专业角度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可读性等进行评估,确保新闻质量。专家抽检是对重要或敏感题材的新闻进行进一步审核,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内容进行把关,防止出现专业错误或舆论导向问题。
四、立新战场:服务场景深度开发方案
1. 政务服务“三个一”工程
一窗受理:对接社保、医保等高频事项,AI 自动生成办事指南视频。参考长沙广电的实践,他们通过对接政务高频事项,利用 AI 技术为民众提供了便捷的办事指南。社保、医保等事项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但办事流程往往较为复杂。AI 根据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自动生成生动形象的办事指南视频,视频中可包括办事地点、所需材料、办理步骤等内容,以动画、讲解等形式呈现,让民众一目了然。
一评到底:办事流程嵌入满意度弹窗,差评自动触发人工回访。在政务服务办事流程结束后,嵌入满意度弹窗,让用户对服务进行评价。用户的评价是衡量政务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对于好评,媒体可总结经验,继续保持;对于差评,系统自动触发人工回访。人工通过与用户沟通,了解其不满意的原因,然后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
2. 基层治理“五维响应”模型
基于 AI 诉求热力图,按紧急度(E)、影响范围(S)、解决周期(T)、部门联动数(D)、舆情风险(R)自动分级。例如:
EST ⩽3 (如水管爆裂):AI 直派城管 + 水务,2 小时响应;
DR ⩾4 (如群体纠纷):推送至政法委 + 人工专项组。
五、可持续保障:规避风险的刚性机制
1. 组织变革“双螺旋”计划
人才层:要求 35 岁以下员工通过 AI 技能认证(参考 90% 达标率);
机制层:设立“AI 创新孵化器”,项目收益的 20% 分配至团队(参考上海报业主理人模式)。
2. 差异化生存“IP 矩阵”策略
省级台聚焦“技术标准输出”(如江西长天模型);
地市台打造“垂直服务IP”(如云南“泰伦哥”跨境服务);
结论:从技术部署到生态运营的行动纲领
主流媒体的“破茧立智”,本质是以智能中枢为底座、人机协同为引擎、服务场景为战场的系统工程。本文提供的 12 项实操方案,已通过江西等全国各广电机构的相关实践:技术层面,统一接口与工具链降低 80% 部署成本;服务层面,SCF 指标推动资源流向高价值场景;生态层面,“媒体 + 产业”模式创造可持续收益。未来三年,媒体需以“智能服务覆盖率”(SSR)为核心KPI,SSR Σ=Σ 接入服务模块数 × 月活用户数 × 服务解决率。这样,主流媒体将真正进化为社会治理的智能枢纽。
参考文献:
1. 江西 / 广东案例数据:源自国家广电总局《智慧广电案例集(2025)》;
2. 技术配置标准:依据《中国媒体AI 中台建设白皮书》;
3. 绩效公式:参考CSM 媒介研究2025 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