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教育创新融合研究
周利
中油管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廊坊 065000
引言: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精神文化财富,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积淀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革命经验。它不仅是革命历史的精神象征,也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红色基因在国有企业和思政教育中的深度融合,既是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红色基因的内涵与价值,以及如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建立长效机制与制度保障等路径,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与价值
1. 红色基因的定义与特征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革命经验的积淀,代表了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追求和历史使命。红色基因的历史性、革命性和时代性是其显著特征。历史性意味着红色基因起源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艰苦奋斗历程,它通过一次次的革命实践,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革命性体现了红色基因中所蕴含的坚强信念和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红色基因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作用。时代性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因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能够引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红色基因的核心特征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严明的革命纪律,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行动力。
2. 红色基因在国有企业中的体现
红色基因在国有企业中的传承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有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红色基因在这些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贯彻,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具体来说,国有企业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将红色基因融入企业文化,成为指导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企业的政治方向和发展目标始终与国家的战略方向相一致。通过组织红色教育活动、党史学习等形式,员工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红色基因的历史背景,还能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国有企业还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扶贫、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工作,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红色基因中的社会价值。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员工凝聚力,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红色基因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路径,确保其在教育中能够得以深入实施和全面理解。理论部分应围绕红色基因的历史背景、革命精神以及它对当前社会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展开,帮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理解这一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通过理论的阐述,不仅让学生理解红色基因的起源和重要性,还能帮助他们认清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实践环节则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参加红色文化讲座、参与社会服务等活动,将理论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经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接触历史,通过体验式学习进一步感悟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涵。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仅强化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还通过直接参与和感知,让学生的思想观念更为具体和生动,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助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实施。
2. 创新教育形式与手段
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和手段是适应新时代需求、提升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思政教育的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这些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够在沉浸式的环境中,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感受革命历程中先烈的英勇与牺牲。通过模拟长征、抗战等重要历史场景,学生不仅能直观了解历史事件,更能通过情感的共鸣,深化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此外,利用短视频、在线课堂等新媒体形式,能够有效扩大红色基因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和参与进来。通过文艺作品,如红色文化歌曲、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创作,能够将红色基因以更加生动、感人的方式传播开来,增强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这些创新手段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表现形式,也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距离,使红色基因的传承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3. 建立长效机制与制度保障
红色基因的持续传承离不开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的构建。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红色基因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确保其能够在教育体系内得到系统化、常态化的落实。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确保红色基因教育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同时,要定期开展红色基因教育的评估和反馈,确保每一项教育活动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达到预期效果。评估不仅限于学术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红色文化的推广中来,形成学校、社会、企业多方面共同推动红色基因传承的良好局面。通过政策支持、长效评估和全社会参与,红色基因教育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这种制度化、长期化的保障机制,使红色基因的传承得以不断深化,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束语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加强红色基因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推动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也能够提升社会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应用,以及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的建立,红色基因将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志强 . 厚植“红色基因”推动国企党建与经营工作融合互促 [J]. 中国军转民 ,2025,(12):128-130.
[2] 吴世标 .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以中盐红四方传承弘扬红色基因铸魂赋能为例 [J]. 中国盐业 ,2024,(20):39-44.
[3] 赵庆, 李晶, 迟瑜.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国有企业先进精神[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26(04):19-22.
[4] 赵宇冰 , 司才龙 , 何洁 . 国有企业传承红色基因四条路径落地实践 [C]//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2022 年). 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 ;,2024:484-486.
[5] 张凡凡 . 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路径探析 [J]. 经济师 ,2023,(02):275-27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