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涯规划融入新生教育:表演、播音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罗漪汀 肖心琦 朱律权 尹瑞

昆明城市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2

一、生涯规划与新生教育的融合意义

. 大一新生学习动力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新生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大一学生有不同程度学业倦怠。表演专业新生因艺考集训应试惯性致大学目标迷失;播音主持专业因行业认知模糊影响课堂参与度;汉语言文学专业近四成新生反映古典文学课程学习目标断裂。

. 生涯规划在新生教育中的作用

生涯规划在新生教育阶段起关键引导作用。对于表演、播音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系统化生涯规划可弥合高中与大学教育目标断层。生涯规划改善新生学业适应性问题。如表演专业“角色 - 职业”映射训练关联表演技巧训练与未来职业场景,使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解决艺术类学生理论课程倦怠问题,形成专业技能与通识教育良性互动机制。

1.3 表演、播音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特点

表演、播音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鲜明学科特性。表演专业强调艺术表现力与舞台实践能力,课程以声乐、形体、台词、表演为主,学生需高强度训练掌握角色塑造技巧。播音专业注重语言表达与媒体素养培养,课程含普通话语音、即兴口语表达等,要求学生镜头前临场发挥稳定。汉语言文学专业重点培养文学理论、语言学与写作能力,贯穿经典文本研读与学术写作训练,对文化积淀与批判性思维要求高。

二、生涯目标模糊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机制

2.1 生涯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探讨

生涯目标与学习目标在个体发展中呈动态互构关系。表演专业学生以“成为话剧演员”为生涯目标,学习目标聚焦台词训练等;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以“融媒体主持人”为职业方向,会强化相关技能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确立“文化创意产业策划”生涯定位,课程学习更具目标导向性。

2.2 学习动力不足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学习动力不足在心理层面表现为认知失调与目标模糊。表演专业学生有专业认同危机,部分因艺考应试与大学创作要求脱节自我怀疑,如某戏剧学院 38% 新生认为即兴表演课程暴露自身想象力缺陷;播音专业学生职业焦虑泛化, 23% 受访者有“话筒恐惧症”回避行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价值认知偏差, 42% 受访新生将“能写公文”等同于专业核心能力。

在行为维度有三种典型模式:表演专业学生有“训练代偿”现象,用形体训练替代剧本研读,某校 61% 学生每周自主阅读不足 3 小时;播音专业存在“设备依赖”行为,过度关注设备参数忽视内容打磨,课程作业 73% 修改在技术层面;文学院学生有“考证漂移”特征,用核心课程时间考通用资格证,大一下学期考证参与率达 89% 。

三、生涯规划融入新生教育的实施路径

3.1 实践教学与生涯体验的结合方式

实践教学与生涯体验结合需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体验平台。表演专业引入剧场工作坊模式,安排学生参与全流程实践,如某高校与地方话剧院合作的“周末演员计划”,让新生了解行业运作规律。播音专业强化融媒体场景训练,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如某校的“新闻主播轮岗制”提升新生职业认知清晰度。汉语言文学专业打破传统模式,创建实践基地,如某师范院校的“非遗传承人工作坊”项目结合知识与需求,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

3.2 导师制与个性化指导策略

导师制在表演、播音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教育中优势独特。表演专业采用“双导师制”,校内教师负责理论指导,行业导师提供实践反馈;汉语言文学专业实施“学术导师 + 作家导师”模式,作家导师指导文学创作实践。

个性化指导策略需建立专业化评估体系。表演专业用“三维评估法”建个人成长档案;播音专业用语音分析软件跟踪发音改进,结合播报作业动态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用写作风格测评工具设计差异化阅读书单和训练计划。

四、学习目标清晰度与内在动机提升的评估与优化

4.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量方法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围绕学习目标清晰度与内在动机两个核心维度。学习目标清晰度指标含专业认知度、职业路径明确性、短期目标可操作性三个二级指标,用 Likert 五级量表测量,如“我能清晰描述本专业未来三年学习重点”;内在动机评估用修正版学术动机量表(AMS),涵盖知识探索愉悦度等维度。

4.2 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与反馈机制

针对表演、播音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开展生涯规划干预,建立三级反馈机制收集效果数据:一级为即时课堂反馈, 85% 学生能主动联系专业课程与职业发展;二级用月度成长档案;三级是学期末焦点小组访谈,。

4.3 持续优化与推广策略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学生生涯发展与学业表现数据。采用纵向追踪设计,对表演专业学生每学期开展生涯成熟度量表测评,播音专业引入行业导师反馈,汉语言文学专业建立写作产出与职业意向关联数据库,用 SPSS 软件交叉分析识别干预效果衰减点,设计“行业需求 - 课程调整 - 能力培养”闭环系统。

参考文献

[1] 郑洋 .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 附视频 [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03).

[2] 余景波 , 刘璐 , 闫明 . 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究 附视频 [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03).DOI:10.13396/j.cnki.jsict.2025.03.007.

[3] 王娇 . 陶瓷艺术设计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涯规划体系构建 附视 频 [J]. 陶 瓷 科 学 与 艺 术 ,2025,(06).DOI:10.13212/j.cnki.csa.2025.06.008.

[4] 马超 , 张建新 , 王勇强 , 杜燕 , 门媛 . 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探究 附视频 [J]. 中国就业 ,2025.DOI:10.16622/j.cnki.11-3709/d.2025.06.016.

[5] 于歌 . 数字经济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育研究 附视频 [J]. 市场周刊 ,2025,(16).

作者简介:罗漪汀(2007-),女(汉族),云南德宏人,本科,就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