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及策略
红军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前德门苏木人民政府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 029100
1 完善管理体制
1.1 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为确保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应根据区域畜牧业发展规模和特点,成立专门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组织机构。该机构需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形成涵盖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养殖技术指导、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全方位的管理架构。例如,设立疫病防控中心,负责制定和实施区域内动物疫病防控计划,组织疫情监测、诊断与处置工作;成立养殖技术推广部门,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养殖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同时,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的协同联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高效协作,提升管理效率和应急处理能力。
1.2 建设健全的管理体系
构建涵盖制度、标准、监督等环节的健全管理体系。在制度层面,制定完善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制度,包括动物防疫检疫制度、养殖技术规范、人员考核制度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规范动物诊疗、疫病检测、养殖环境管理等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监督体系建设,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定期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违反制度和标准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 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2.1 明确责任
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职责进行清晰界定,根据工作岗位和任务,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例如,防疫员负责辖区内动物的免疫接种、疫情巡查与报告;兽医诊疗人员承担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疫情防控技术指导等工作。通过明确责任,避免工作推诿扯皮现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人,提高工作执行效率。
2.2 提升专业技能
开展多样化的专业技能提升活动。定期组织技术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高校教授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最新的畜牧养殖技术、疫病防控方法、诊疗技术等。建立技术交流平台,鼓励技术人员分享工作经验和案例,促进相互学习与进步。同时,鼓励技术人员参加行业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继续教育课程,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2.3 提高待遇
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建立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使其收入与工作强度、专业技能和工作业绩相匹配。完善福利保障体系,为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补贴、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改善工作环境,配备先进的工作设备和仪器,为技术人员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2.4 加强培训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次和岗位的技术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新入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工作流程和基本技能;对于在职人员,开展定期的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如针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专项培训、新型养殖技术推广培训等。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技术人员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2.5 健全体制
建立科学的人员考核评价体制,将工作业绩、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和晋升机会,对考核不达标人员进行帮扶或调整岗位,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完善人员流动机制,促进技术人员在不同区域、不同岗位之间的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激发队伍活力。
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例如,投入资金建设标准化的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高疫病诊断和监测能力;支持基层畜牧兽医站的修缮和改造,改善办公和服务条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畜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基层畜牧兽医领域,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4 积极创新管理模式
4.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鼓励发展绿色、生态、高效的畜牧业模式。完善畜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4.2 提高科技水平
推动基层畜牧兽医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畜牧兽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疫病防控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如智能化养殖设备、远程疫病诊断系统、畜禽养殖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养殖户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4.3 创新管理模式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模式,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发展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专业的动物防疫服务公司、养殖技术服务合作社等,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推进 “ 互联网 + 畜牧兽医” 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畜牧兽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4.4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进一步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建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高校和职业院校根据行业需求,优化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适应基层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企业和基层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项目,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5 结束语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宣传以及创新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广大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共同努力,持续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改革措施,推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余庆培.浅析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J].今日畜牧兽医,2022,38(08):56-57.
[2]汪源泉.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创新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07):17-18.
[3]刘元龙.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9,(08):173.
[4]买买提明·阿布拉.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创新策略[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