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研究
厉杰 张恒鑫 袁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南京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构建了一个全面、多维的国家安全体系。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将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的全过程。
在此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作为面向社会各界成员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传授专业知识,还需承担起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的责任。继续教育在“ 三全育人” 教育方案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其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然而,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仍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实践应用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亟需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改进路径。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全面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高校继续教育在贯彻这一理念过程中,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实现学业与育人的双重保障。具体目标包括: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在继续教育课程中系统传授其核心内容和理念;构建协同育人体系,通过专业教师、保卫处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合作,形成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实现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提升宣传教育效果,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影响力和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培养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教育过程中的多种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 当前继续教育领域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发现,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虽已取得初步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仍存在明显不足,亟待系统性优化与提升。
首先,理论体系尚不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融入存在"碎片化"现象。尽管部分高校已在课程中提及国家安全相关内容,但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继续教育课程中的系统性和深度不足,缺乏从顶层设计到底层落实的完整框架。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零散分布于思政课程或专业课中,未形成独立模块;缺乏针对继续教育学生特点的定制化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模糊、重点不突出;指导方针缺失导致教师授课随意性较大,难以确保教育内容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其次,实践应用环节严重不足,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当前国家安全教育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占比不足 10% ,学生参与实地调研、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活动的机会有限。例如,网络安全专业的学生可能仅通过课本了解"数据安全防护",却缺乏操作防火墙、分析网络攻击日志的实践机会;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学习了社区安会治理"理论,却未参与过社区反诈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等真实任务。这种“ 学用脱节” 的现状导致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知停留在概念层面,难以在职业场景中识别风险、应对挑战。
此外,教学方法单一化问题突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多数高校继续教育仍沿用“ 教师讲、学生听” 的传统课堂模式,缺乏互动性、参与性与实用性设计。例如,教师单向灌输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内容,学生被动记录笔记,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协作等互动环节匮乏;教学资源以文字教材为主,未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如虚拟仿真、短视频、互动 APP)增强学习体验,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不佳。
最后,宣传教育形式单一,难以形成广泛参与的氛围。当前高校国家安全宣传活动多集中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特定节点,形式以讲座、海报、横幅为主,缺乏创新性与持续性。例如,部分院校仅通过组织一场专题讲座或发放宣传手册完成任务,未结合继续教育学生的职业背景与学习需求设计差异化内容;线上宣传局限于转发政策文件或新闻报道,未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直播、互动) 增强传播力与吸引力,导致学生参与度低、教育效果打折扣。
3 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思路
3.1 探索将国家安全元素融入继续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
构建由专业教师、保卫处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联动的育人体系是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目标的关键。首先,需要制定融入国家安全元素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方针,确保国家安全教育在继续教育课程中得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贯彻。其次,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确保教学理念在各相关角色中得到有效落实。这包括专业教师与保卫处教师的密切协作,以及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积极参与。此外,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和保卫处教师对国家安全教育的理解和教学能力,是确保教学理念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3.2 探索将国家安全元素融入继续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与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提升国家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首先,采用案例教学、研讨互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其次,开发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课程模块或专题,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深度,确保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此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等,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互动性。
3.3 拓宽国家安全的宣传教育路径
创新宣传形式,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国家安全宣传活动,有助于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首先,设计并实施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如讲座、展览、主题竞赛等,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关注。其次,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进行线上宣传,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教育的传播效果。再次,结合高校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学校标识性的宣传品牌,增强宣传活动的针对性和认同感,从而营造良好的国家安全教育氛围。此外,组织学生参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应急演练、模拟演习等,提升其实际应对能力和自救自护意识。
4 展望
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高校继续教育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将愈加重要。未来,应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不断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具备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何莎莎,王天恒.关于“ 90 后”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20,(5):45-50.
[2]霍中成.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对策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7(3):78-84.
[3]唐焕歆,范晓莲.新世界政治格局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28(2): 33-39.
[4]张伟.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项目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 年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 24JGJX13Z。
作者简介:
厉杰(1981)男,汉族,江苏省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工,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系统、国家安全教育
张恒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研究生。
袁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