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VR 技术应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
沈卫英
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引言
“ 新课标” 的推行使核心素养培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较低,难以满足培养核心素养需求。VR 技术属于新兴的科技,其具有沉浸式以及交互性的特点,可以为小学体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将 VR 技术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中,有助于创设出多种多样的运动场景,还能激发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VR 技术应用优势
1.1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在当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程度不足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教学内容大多被局限在了跑步、跳绳等传统项目上,这些项目缺少趣味性以及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例如,长时间不断重复的队列训练,以及单调乏味的跑步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教学方法来看,往往是以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进行的模式为主,如此一来,学生便处在了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其自主探索以及实践的机会较少,还有部分学校存在体育场地以及器材不充足的情况,使得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
1.2VR 技术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势
VR 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现出诸多优势。首先,其可以突破场地以及器材限制,创设出丰富且多样的运动场景,如模拟滑雪、攀岩等在现实中难以开展的项目,以此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其次,借助其沉浸式的体验特性以及较强的交互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并尝试各类运动。再者,其与“ 新课标” 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相契合,学生在参与虚拟运动时,一方面可以锻炼自身的体能,提升运动技能,另一方面还能通过虚拟团队项目培养合作与沟通的能力,促进体育品德的养成,全力推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
2、小学体育VR 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计与核心素养融合不深
在运用 VR 技术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部分课程设计未能与“ 新课标” 所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实现深度融合。这些课程往往过度侧重于 VR 技术带来的新奇体验,却忽视了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塑造,同样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培育。例如在 VR 运动游戏课程中,仅是单纯关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的热情,没有引导学生针对运动技巧进行相应的总结,也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更没有借助虚拟场景中存在的竞争以及合作元素,培育学生的体育品德。
2.2 教学方法应用不当
部分教师在运用 VR 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其教学方法的运用存在不妥。其过于倚重 VR 设备,忽视传统教学方法能起到的辅助功效,如此一来,教学过程便缺失应有的引导性。以 VR 篮球训练课程为例,教师仅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自行开展练习活动,并未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作示范以及讲解,使得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技巧。而且,教师未能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 VR 教学内容以及难度做出调整,部分学生因为难度过高而产生畏难情绪,还有部分学生则由于难度过低而丧失兴趣,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性产生不良影响。
2.3 设备与资源保障不足
VR 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然需要与之相适配的设备以及各类资源给予支持。就当下的情况来看,部分小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备的数量明显不足,而且其性能也较差。设备数量有限,学生想要充分体验 VR 体育课程就变得极为困难,降低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与此同时,VR 体育教学资源也较为匮乏,其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较为缓慢,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除此之外,设备的维护以及管理也不够到位,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这便对教学的连续性产生了不良影响,制约了VR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小学体育 VR 技术应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3.1 优化课程设计,融合核心素养
依照“ 新课标” 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相关要求,对小学体育的 VR 课程设计加以优化。在课程内容方面,要将运动能力的培养、健康行为的养成以及体育品德的培育等融入到 VR 教学场景中。以 VR 足球课程为例,要设置难度不同的虚拟比赛场景,以此来使得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锻炼;借助虚拟运动结束后开展的健康知识问答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健康行为;在团队参与的虚拟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使学生懂得遵守规则的体育品德。在课程结构方面,要对 VR 教学环节和传统教学环节做出合理的安排,使得二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动力得以增强。
3.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参与体验
对 VR 技术教学方法加以创新,以此来提升学生参与其中的体验。具体而言,采用任务驱动方法,在VR 体育课程中设定清晰明确的学习任务。以 VR 登山课程为例,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登顶任务,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学习相关的运动技巧。另外,运用小组合作法,将学生组织起来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团队项目,比如 VR 龙舟比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竞争意识。与此同时,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 VR 教学内容,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契合自身的学习任务中收获成就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热情。
3.3 加强设备资源保障,优化教学条件
学校需要进一步增加对 VR 设备以及教学资源投入力度,以便为 V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营造出良好条件。要增多 VR 设备的数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拥有充裕的体验时机;需定期对设备予以更新,以此来提升设备自身的性能,保障教学可以顺畅开展。积极开发并且引进优质的 VR体育教学资源,以此来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还需及时对教学场景以及项目加以更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要构建完善健全的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设备的管理以及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展开检查,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故障问题,便要及时予以解决,确保VR 体育教学可以顺利推进。
4、结论
在“ 新课标” 着重强调的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将 VR 技术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具有重要价值。分析当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出如优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加强设备资源保障力度、着力提升教师能力等策略,如此一来,便可以有效发挥出 VR 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推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承宇清.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J].田径,2024,(12):55-57.
[2]张鸿涛.“ 新课标” 背景下小学体育作业的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2023,(11):82-84.
[3]高瑜.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的有效路径[J].亚太教育,2023,(21):77-79.
[4]刘嘉敏.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世界,2023,(06):73-75.
沈卫英,1980.09,女,江苏吴江,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