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
王宁
汉中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陕西汉中 723000
引言
在建筑业,防水与防渗施工已成为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之中,受雨水、地下水和湿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渗措施,极易造成房屋渗漏。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的美观与使用功能,而且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如何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 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分析
1.1 建筑工程自然环境差
建筑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其防水防渗性能会受到持续影响。太阳暴晒使建筑材料,尤其是屋面防水材料,产生热胀冷缩,在长时间的作用下,材料老化开裂,防水性能下降。暴雨引发的强降水冲击会直接破坏屋面和外墙等区域的防水层,特别是当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堵塞时,积水会加剧防水层的破坏。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冰冻环境下,建筑材料内部水分会发生冻胀,形成较大内应力,造成防水层开裂、脱落,严重时会造成结构破坏。
1.2 建筑工程设计不合理
建筑物的设计不合理往往会造成防水层的失效,造成渗漏。当屋面排水坡度过小或坡度不合理时,易导致雨水积聚,长期浸泡防水层加速材料老化,降低防水性能,造成渗漏。如果外墙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热胀冷缩效应或者预留伸缩缝过小,会使墙体在温差作用下产生应力而产生裂缝,从而为雨水渗入提供通道。另外,对于防水要求比较高的区域,如卫生间、厨房,如果防水层厚度小于 1.2mm ,没有设置附加层,没有对地漏等节点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也有可能出现渗漏。
1.3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不合格
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建筑防水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质量差的材料又是造成建筑渗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目前常用的防水卷材,其抗拉强度、延伸率和耐老化性能均达不到规范要求,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破损而丧失防水作用。如果涂料的附着力、抗渗性和耐水性等指标不达标,就会导致涂料从基层脱落,或者涂料本身发生渗漏。另外,由于材料自身的缺陷,如蜂窝、蜂窝等,也将降低防水能力,并为水分子的渗透提供通道。
1.4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
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如果操作人员缺乏经验,或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有可能发生操作错误,从而导致防水防渗功能失效。另外,有些施工因技术交底不完整,导致施工人员不规范施工,造成渗漏。基层处理不好会影响防水层与防水层之间的粘结力;施工次序颠倒,破坏已完工防水层;未按规范规定养护,导致防水材料性能下降。另外,在某些施工现场,如防水层厚度不够,接缝处理不严,施工过程中不规范,均会造成建筑防水和防渗性能的下降。
2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外墙防水体系构建与维护中应用
外墙防水体系需抵抗风压、雨水冲刷和温度应力等外部荷载作用,其防水体系分为结构防水与面层防水两个层次。结构防水主要是靠外墙混凝土自身的防水能力及砌体墙体的防水砂浆层;饰面防水采用外墙涂料和砖勾缝等方法。防水砂浆采用高分子改性水泥浆,分层碾压,厚度控制在15\~20毫米;对于墙面砖的饰面,应选用特殊的防水粘结砂浆,保证勾缝的密实程度。尤其要特别注意外墙砖缝、窗边、阳台栏杆根部、伸缩缝等薄弱部位的防水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同材料交接部位的处理,例如在混凝土和砌体交接部位应设置钢丝网以防止裂缝的产生。在幕墙系统中应着重解决开扇、接缝等关键部位的密封问题。同时,要保证外墙的防水效果,对开裂的勾缝、脱落的饰面进行及时的修补,也是保证外墙防水效果的关键。
2.2 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屋面防水系统设计与施工中应用
屋面防水体系面临着温差、紫外辐射、风荷载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多变气候环境。目前屋面防水方案主要有三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及防水涂料。改性沥青卷材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能,性价比高,应用范围广;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能更好;防水涂料适合于形状复杂的屋面.施工过程中先要保证基层平整、干燥、牢固,其次要对屋面与女儿墙、天沟、檐口、管根、设备基础等关键部位的连接节点进行处理,这些部位要加层,并进行密封。同时,排水坡降及排水口布置也直接影响防渗效果。对于倒置式屋面,应注意保温层的防水防护及排水处理。为保证防水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对施工结束后应严格进行闭水试验。
2.3 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卫生间和厨房施工应用
由于特殊的使用环境,卫生间和厨房等潮湿区域的防水施工要求较高。这些地区主要以高分子水泥基防水涂料或防水砂浆为主。在施工前,要对基层做好平整、清洁、湿润等处理,尤其是管道根部、地漏周围及墙角等处要做好圆弧处理。防水层的施工一般采取“ 一布三涂” 的方法,即先刷底层涂料,再铺无纺布加强层,然后再刷中、面层涂料,总厚度不小于1.5毫米。管道根部、地漏周边等关键节点需做附加防水层,且高于已完工地面200 毫米以上。淋浴区墙面防水要求不小于1.8 米,其他墙面不小于0.3米。施工完毕后,应做24 小时以上蓄水试验,水位不小于20 毫米。
2.4 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地下室防水工程中应用
由于地下环境的特殊性,地下室防水工程面临着高水压、复杂渗流路径和长期潮湿环境等诸多挑战。因此,“ 刚柔结合” 复合防水体系在现代地下室防水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首先,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选用抗渗等级为 P6-P8 的防水混凝土作为第一道防线,进行结构自防水层的设计。第二道防线为柔性防水层,一般选用SBS 改性沥青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对于一些重要的工程,柔性防水层的外侧还应加设排水板或保护层。对阴阳角、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等细部节点的处理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要用附加防水层进行加固,并保证各防水层间的有效搭接与密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水防渗技术对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效果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寿命。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防水技术的原理分类、工程应用及质量控制要点,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优质防水工程应从材料选择、技术创新、节点处理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随着新材料、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水技术必将不断革新。加强工程实践检验,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为建设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常青.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2):82-84.
[2]于凤岐,周明江.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1):85-87.
[3]赵军三,吕宵璘,张永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与建设,2024,38(06):1363-1365.
[4]戴熙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建筑屋面防水技术要点探究[J].居业,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