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
部蕊菊子
身份证号码:370305199310210023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领域,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为各类水工建筑物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随着水利水电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深入探讨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的应用,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钻孔灌注桩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优势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钻孔灌注桩展现出诸多显著的应用优势。它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极强,无论是软弱土层、砂砾石层,还是存在溶洞、断层等复杂地质状况,都能通过调整施工工艺与参数实现有效成桩。在软弱地基中,钻孔灌注桩可凭借自身较大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将上部荷载传递至深层稳定土层,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面对坚硬岩层,也能借助专业钻具顺利成孔,为工程提供坚实基础。施工灵活性也是其一大亮点。可根据工程需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成孔方式,如正循环回转钻进、反循环回转钻进等,以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进度要求。钻孔灌注桩的桩径、桩长可根据设计荷载和地质条件灵活调整,满足各类水利水电建筑物的承载需求。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较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低,有利于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其施工过程相对隐蔽,不会对地面景观造成破坏,符合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这些优势使得钻孔灌注桩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备受青睐,成为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基础形式。
2 钻孔灌注桩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2.1 地质条件复杂带来的施工难题
水利水电工程常面临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这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构成巨大挑战。在软弱土层、砂砾石层或存在溶洞、断层的地质环境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易出现坍孔、缩颈等问题。坍孔会导致钻孔无法成型,影响后续施工;缩颈则会使桩径小于设计要求,降低桩的承载能力。地质构造中的软弱层或塑性土层遇水膨胀,也可能引发缩孔现象。为应对这些挑战,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如采用优质泥浆护壁、合理控制钻进速度等措施,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2.2 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控制难度大
钻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施工的关键环节,其质量控制难度较大。灌注过程中,导管易出现涌水、堵塞等问题,导致混凝土离析、断桩等质量事故。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和易性等性能指标也需严格控制,以确保混凝土在导管内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避免发生堵管现象。灌注速度、导管埋深等参数的合理控制也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为应对这些挑战,需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严格把控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施工操作水平。
2.3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较高
钻孔灌注桩施工涉及大型机械设备操作、水下作业等高风险环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较高。钻机就位不稳、钻杆弯曲等问题可能导致钻孔偏斜,甚至引发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水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溺水、触电等安全隐患。为应对这些挑战,需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还需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降低安全风险。
3 钻孔灌注桩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优化提升策略
3.1 强化前期勘察与设计优化
精准的前期地质勘察是钻孔灌注桩施工顺利开展及质量保障的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多样,需运用先进勘察技术,如三维地质雷达探测、高密度电法等,全面掌握地层分布、岩土特性、地下水位等信息,为施工提供精确依据。依据勘察结果,优化桩基础设计。结合工程荷载要求、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桩径、桩长、桩间距等参数。对于软弱地基,可适当增大桩径或桩长,提高桩的承载能力;在岩层分布不均区域,采用变径桩设计,使桩身更好地适应地质变化。考虑施工可行性,避免设计过于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增大。通过与设计单位紧密沟通,将施工经验融入设计,确保设计方案既满足工程需求,又便于施工操作,从源头上提升钻孔灌注桩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3.2 严格把控施工过程质量
在水利水电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严格把控施工过程质量是确保工程安全与稳定的核心环节。成孔阶段,需依据地质勘察报告精准选用钻机类型,并依据实时地质情况动态调整钻进参数,如转速、进尺速度等,以保障孔壁的稳定性与成孔垂直度。要严格监控泥浆性能,合理调配泥浆比重、粘度等指标,充分发挥泥浆护壁、悬浮钻渣的作用,防止孔壁坍塌与缩径现象的发生。钢筋笼制作与安装环节,要严格遵循设计规范,确保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准确无误,焊接质量符合标准,保证钢筋笼的整体刚度与稳定性。在安装过程中,要精准控制钢筋笼的位置与标高,避免出现偏移或下沉。水下混凝土灌注是质量把控的重中之重,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灌注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导管埋深与灌注速度,避免出现断桩、夹泥等质量缺陷。
3.3 提升施工人员素质与技术创新
施工人员作为工程建设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应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开展涵盖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安全防护等多方面的系统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各个环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施工人员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鼓励施工人员自主学习,通过参加行业研讨会、阅读专业文献等方式,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技术创新是推动钻孔灌注桩施工发展的动力源泉。积极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施工设备,如具备自动定位与纠偏功能的钻机,可提高钻孔的精度与效率;采用智能混凝土灌注监测系统,能实时掌握混凝土灌注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施工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施工数据的集成与共享,为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应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新型施工材料与工艺的研发,如研发具有更高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探索更环保、高效的成孔工艺,以适应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发展的需求,提升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广泛且成效显著。尽管施工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严格规范的施工管理以及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将进一步完善,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泽栋,蔡升辉.钻孔灌注桩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4,9(19):113-115.
[2]孟向阳.水利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实践[J].安徽建筑,2021,28(07):142-143.
[3]李涛.水利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1,(10):118-120.
[4]周诗境.水利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中的质量问题及控制[J].中国科技投资,2021,(03):117-118.
[5] 黄耀星.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科技风,2018,(1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