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抢险中水利工程应急调度技术研究
时浩然 张迪 李墨
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 江苏省宿迁市 223800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防汛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水利工程在防汛抢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应急调度技术则是确保其高效运转的核心。尽管国内外在应急调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调度效率低、反应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旨在提高防汛抢险的应急响应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一、水利工程应急调度技术的基本原理
1 应急调度的定义与特征
1.1 应急调度的目的
应急调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快速的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冲击。具体来说,首先是减少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及时调整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水的影响,保障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同时,应急调度还致力于提升应急管理的效率,通过科学的预警系统和决策支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确保在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1.2 应急调度与常规调度的区别
应急调度与常规调度在目标、方法和实施步骤上存在明显区别。常规调度通常在正常运营情况下进行,侧重于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与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应急调度则是针对突发状况的特殊调度,强调快速响应与调整。具体而言,常规调度依据的是既定的计划与规则,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而应急调度则需要根据事态的发展灵活调整策略,迅速制定新方案。此外,常规调度一般具有较高的可预测性,而应急调度则常常面临复杂多变的情况,要求调度人员具备应变能力与判断力。
2 水利工程调度模型
2.1 数学模型与优化算法
数学模型在水利工程调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用于描述和预测水流、降雨和水库蓄泄等动态过程。这些模型通常基于水力学、流体力学等原理,通过建立方程式来模拟水利系统的行为。例如,常用的水流模型包括河道水流方程和水库调度方程等。配合这些模型,优化算法则被引入以求解实际调度过程中的最佳方案。常见的优化算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遗传算法等。
2.2 汛期调度模型的构建
汛期调度模型的构建是应急调度技术的核心环节,旨在应对洪水带来的风险并有效管理水利工程的运作。构建汛期调度模型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历史水文数据、气象数据和水库运行数据,这些数据为模型的准确性提供了基础。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通常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模拟技术,以全面考虑流域内不同水文情景对水库调度的影响。
二、防汛抢险中应急调度的关键技术
1 大数据技术在调度中的应用
1.1 数据采集与分析
数据采集是大数据技术在应急调度中应用的第一步。通过各种传感器、遥感技术和气象站等设备,实时收集水位、降雨、流量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静态历史数据,还涵盖动态实时数据,使得决策者能够快速掌握流域内的水文变化。在数据分析方面,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识别出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这些分析结果对识别潜在的风险区域、预测洪水发展的趋势至关重要。例如,通过对历史洪水数据的深入分析,决策者可以了解不同气象条件下洪水的演变规律,从而制定更为科学的应急调度方案。
1.2 预测性调度模型
预测性调度模型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应急调度中的深化体现。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以及实时监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水文变化。这些模型不仅包括水文预报模型,还可能结合气象预报,以更全面地评估洪水风险。预测性调度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决策支持,使得调度能够在事态发展之前获得有效的预判。这种前瞻性的信息能够指导决策者在汛期来临之前,对水库的蓄水、泄洪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水利设施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洪峰。
2 智能化技术的支持
2.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防汛应急调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预测建模等方面。通过机器学习算法,AI 可以有效地挖掘和分析历史洪水数据及实时监测信息,从中识别出潜在的风险模式。这种自动化的数据分析不仅提高了预测精度,还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复杂数据,帮助决策者及时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此外,AI 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优化调度方案。通过创建智能调度系统,模拟各种可能的业务场景,从而找出最优的蓄水和泄洪策略。
2.2 物联网技术的融合
物联网技术的融合为防汛抢险的应急调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在河流、湖泊、水库及其周边区域布置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种水文和气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迅速传输到中央数据处理平台。物联网不仅实现了数据的实时监控,还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能力,从而提高了应急调度的响应速度。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通过连接各类设备,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收集和远程控制。例如,在洪水发生时,水利管理部门可以远程调整水库的蓄泄策略,及时进行防洪操作。
三、防汛抢险应急调度的实施方案
1 调度决策流程
防汛抢险应急调度的实施方案首先依赖于一个缜密的调度决策流程。这个流程一般包括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方案制定、决策执行及效果评估等环节。首先,调度决策需要依赖于实时监测系统,采集相关水文、气象及生态数据,为决策提供基础。通过数据的分析与评估,决策团队可以对洪水风险进行初步研判。其次,形成多种应对方案是决策流程中的关键步骤。这些方案可以包括洇水、蓄水及紧急泄洪等不同策略,需综合考虑各项条件如水库水位、降雨预报及下游需求等因素。接下来,决策者依据对方案的分析结果,选择最优方案,并迅速落实决策,以确保调度行动的及时性。
2 应急预案与演练
应急预案是防汛抢险调度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应急响应提供系统性指导。应急预案应详细列出各类可能面临的洪水情景、相应的响应措施及责任分工,确保各部门协同作战。细化的预案能够明确在不同情境下的应急响应程序,从而提升响应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然而,只依赖于纸面的预案并不足够,定期的演练尤为重要。演练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帮助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响应流程,提升实战能力。通过模拟不同规模的洪水情景,参与人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检验预案的适用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总结
本文综合分析了防汛抢险中水利工程的应急调度技术,探讨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其对防汛工作的影响。通过引入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案,以期为未来的应急调度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水利工程调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防汛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栋梁,周伟,马刚,等.面向水利防汛抢险的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J]. 水利学报,2025,56(03):341-353.
[2]吴永松,翟高勇,郑福寿.水利工程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确定方法分析[J].中国防汛抗旱,2023,33(02):87-90.
[3]河南省水利厅召开防汛抢险视频会议[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 调,2021,5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