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红色教育要润物无声

作者

王青青

滁州市全椒县阳光幼儿园

引言

红色教育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集体意识和良好品格具有深远意义。3-6 岁是价值观启蒙的关键期,以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方式开展红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勇敢、奉献、团结等优秀品质。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幼儿不仅能了解革命历史,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润物无声的红色教育路径,对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园红色教育的重要性意义

幼儿园红色教育是传承民族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基石。在幼儿成长的关键期融入红色文化,能够从小筑牢爱国情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红色教育不是简单的历史灌输,而是通过英雄故事、革命儿歌等生动形式,让幼儿感受勇敢、奉献、团结的品质,潜移默化塑造健康人格。

红色教育为幼儿提供精神养分,让他们在英雄人物的事迹中学会坚持与担当,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合作与分享。这种教育既是对革命传统的致敬,也是对未来公民的塑造。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孩子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当下,培养感恩之心。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认知直观具体,红色教育以童趣化方式呈现,符合他们的接受特点。这种润物无声的引导,能在孩子心中播下爱党爱国的种子,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色。红色教育既是文化传承,更是立德树人的实践,对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红色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内容成人化,脱离幼儿认知特点

当前幼儿园红色教育存在内容设计偏成人化的问题,许多教育素材直接照搬中小学甚至成人教育的内容,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例如,一些幼儿园在讲述革命历史时,使用大量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如"阶级斗争""革命路线"等,远远超出幼儿的理解范围。部分教师在选择红色故事时,过于强调历史事件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童趣化改编,导致幼儿难以产生共鸣。此外,一些红色教育活动过于注重知识灌输,缺乏情感体验和互动参与,使教育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触动幼儿心灵。

(二)教育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

许多幼儿园的红色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模式,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常见的做法是教师单向讲述红色故事或组织幼儿观看革命影片,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感。这种被动接受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幼儿感到枯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红色教育未能充分融入游戏、艺术、户外活动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幼儿园虽然尝试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但往往流于表面,如简单组织幼儿穿红军服、唱红歌,缺乏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难以让幼儿真正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

(三)家园社协同不足,教育效果难以持续

幼儿园红色教育普遍存在家园社协同不足的问题,导致教育效果难以延续和深化。许多家长对红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幼儿园的任务,未能在家中配合开展相关教育。部分家长甚至认为红色教育过于政治化,不适合幼儿阶段,因而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社区资源的利用也不充分,虽然周边可能有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但幼儿园未能与之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参观活动往往是一次性的,缺乏后续的延伸教育。

二、幼儿园红色教育实施路径

(一)融入日常活动,实现自然渗透

幼儿园红色教育应当巧妙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实现教育的自然渗透和无痕衔接。晨间谈话时间可以选取适合幼儿理解的英雄人物小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小英雄们的勇敢事迹。户外活动时设计"小红军运军粮"等情景游戏,让孩子们在奔跑、搬运等动作中体验团结互助的快乐。午餐环节可结合珍惜粮食的主题,讲述革命年代战士们节衣缩食的故事,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午睡前的故事时间可选择红色经典绘本,用图画和简单文字传递爱国情感。这种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活动的方式,能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避免说教式的灌输,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红色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环境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幼儿园可通过主题墙、区角布置、校园广播等方式,让红色文化“ 看得见、听得着” 。例如,在走廊设置“ 英雄故事长廊” ,用卡通图画展示王二小、雷锋等人物事迹;在班级阅读角投放红色绘本,如《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等,供幼儿自主翻阅。升旗仪式可增加“ 小小护旗手” 环节,让孩子亲身参与,增强仪式感。结合重要节庆日,组织幼儿开展红色主题手工活动,如国庆节制作小红旗、建军节绘画军帽等,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这些环境创设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三)创新活动形式,增强趣味体验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红色教育必须符合其认知特点,采用故事、音乐、戏剧等生动形式。例如,将红色故事改编成皮影戏或手偶剧,让孩子在观看中理解英雄精神;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红色儿歌,通过音乐传递爱国情感。还可开展“ 红色小剧场” 活动,让孩子扮演小红军、小医生等角色,在情境中体验奉献与责任。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特色活动,如清明节制作小白花、国庆节组织“ 小小阅兵式” ,将红色教育融入节庆体验。还可设计“ 重走长征路” 户外游戏,设置趣味障碍赛道,让幼儿在运动中感受革命精神。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既能满足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又能深化其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四)家园社协同,形成教育合力

红色教育不能仅靠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同样重要。幼儿园可定期举办“ 红色亲子活动” ,如邀请家长与孩子共读红色绘本、合作完成革命主题手工作品。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参观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或邀请老党员、退伍军人进园讲故事,增强教育的真实感。同时,通过家长群分享红色动画、儿歌等资源,鼓励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延续红色教育。家园社三方联动,既能丰富教育形式,又能让孩子在不同场景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形成持久的教育影响。

结束语

幼儿园红色教育的“ 润物无声” 实践,本质上是将家国情怀与幼儿认知特点相融合的教育智慧。通过环境浸润、活动体验、家园共育等路径,红色文化得以以童趣化、生活化的方式悄然滋养幼儿心灵。这种教育不仅传承了革命精神,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国、奉献、团结的种子。未来,幼儿园红色教育仍需不断创新形式,让红色基因真正成为伴随幼儿成长的精神底色,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 艳 . 如 何 在 幼 儿 园 开 展 红 色 教 育 [J]. 陕 西 教 育 ( 教 学版),2025,(04):41-42.

[2]甘雪涛,梁荷,唐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教育的困境及路径[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5,(03):36-39.

[3]黄莉.红色基因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传承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师,2025,(02):103-105.

[4]何红波.幼儿园红色教育的管理路径探究[J].留学,2024,(14):60-61.

[5] 赵锦云. 幼儿园实施红色教育活动的策略探析[J]. 求知导刊,2024,(20):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