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监理中施工进度控制策略
王哲雨
浙江广川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多重功能,对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施工进度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关键要素,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成本、质量和效益。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能够确保工程按时投入使用,及时发挥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等社会效益;反之,进度延误不仅会增加建设成本,还可能影响区域防洪安全、农业灌溉等工作,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水利工程监理作为独立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第三方,在施工进度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深入研究水利工程监理中施工进度控制策略,对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现状与问题
1.1 组织协调难度大
多方主体协同不畅: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主体,各主体间职责划分不明确,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设计变更未及时传达、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意见分歧等情况,导致施工进度受阻。外部环境协调困难:水利工程多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连,施工过程中需协调与周边居民、政府部门、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的关系。征地拆迁、环境保护、跨区域施工协调等工作难度大,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纠纷,延误施工进度。
1.2 施工技术与方案问题
技术应用不合理:部分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未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或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缺乏经验,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如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未采用针对性的基础处理技术,影响施工进度。施工方案不完善:施工方案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未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资源配置情况。方案变更频繁,打乱施工节奏,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延缓施工进度。
1.3 资源调配不足
人力资源短缺:水利工程施工具有季节性和专业性特点,在施工高峰期,易出现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短缺的情况。同时,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培训不足,导致施工效率不高。物资设备供应不及时: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的供应受市场波动、运输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若物资设备采购计划不合理,或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将导致施工材料短缺、设备故障无法及时修复,影响施工进度。
1.4 进度监测与调整滞后
监测手段落后:部分水利工程采用传统的人工记录方式进行施工进度监测,数据采集不及时、不准确,无法实时反映施工进度状况。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监测技术,难以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分析和预测。调整机制不灵活:当施工进度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调整措施。调整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导致进度偏差不断扩大,难以实现工期目标。
2.水利工程监理施工进度控制策略
2.1 强化组织协调管理
明确各方职责:监理单位协助建设单位制定详细的参建各方职责清单,明确建设单位的决策管理职责、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职责、设计单位的技术服务职责等。建立定期沟通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外部协调:监理单位主动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外部协调工作,与地方政府、周边居民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前化解矛盾纠纷,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 优化施工技术与方案
合理选择施工技术:监理单位组织专家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评审,结合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先进、适用的施工技术。鼓励施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但需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试验。完善施工方案编制:要求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充分考虑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因素,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监理单位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查,提出优化建议,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2.3 加强资源调配管理
保障人力资源供应:监理单位需构建三级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在规划层面,要求施工单位依据工程进度曲线,制定涵盖工种配比、技能要求、进场时间的人力资源滚动计划,明确高峰用工时段需求。在执行层面,监督施工单位与专业劳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优先保障技术工人供给;对新入职人员实施 “ 理论 + 实操” 双轨制培训,培训时长不少于 40 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协调层面,建立区域劳动力调度平台,施工高峰期通过跨标段人员调配、弹性排班制度,动态平衡人力资源,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到位率达 100% ,普通岗位缺口率控制在 5% 以内。确保物资设备供应:建立物资设备全周期管理机制。采购环节,监理单位严格审核施工单位供应商资质,对钢筋、水泥等主材实行 “ 源头驻厂监造 + 进场双重检测” ,确保材料性能符合设计标准;设备采购推行技术参数比对制度,优先选用智能化、低故障率设备。运输环节,针对偏远水利工程,协助施工单位制定多式联运方案,规划备用运输路线,建立应急物流响应机制。储备环节,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材料库存、温湿度等参数,当重要物资库存低于安全阈值(如砂石料库存≤7 天用量)时,系统自动触发补货预警,同步推送采购建议至相关责任人。
2.4 建立动态监测与调整体系
应用信息化监测技术:构建 “ 空天地” 一体化监测网络。天空端部署无人机集群,按每日1 - 2 次频率对工程全线进行倾斜摄影测量,快速生成三维实景模型;地面端布设物联网传感器,在混凝土浇筑、土方开挖等关键工序安装压力、位移监测设备,数据采集频率达分钟级;云端搭建BIM- GIS 融合管理平台,将多源数据与施工进度计划关联,通过算法自动生成进度偏差热力图,红色预警区域同步推送至监理移动端。开发智能预警系统,设置工序延迟、资源短缺等12 类预警规则,实现异常情况5 分钟内响应。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建立 “ 三维度” 进度纠偏机制。时间维度上,采用关键链法重新计算工期,对滞后工序设置缓冲时间;资源维度通过资源平衡优化算法,动态调整人力、设备分配优先级;空间维度利用BIM 模型进行施工场地模拟,优化交叉作业顺序。当进度偏差超过 10% 时,组织设计、施工等多方召开专题协调会,制定包含赶工措施、费用补偿、合同变更的综合调整方案。建立进度调整效果评估机制,每 7 天对纠偏措施进行复盘,通过挣值分析等方法量化评估进度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调整策略,确保总工期可控。
结语
水利工程监理中的施工进度控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强化组织协调管理,理顺各方关系;优化施工技术与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加强资源调配管理,保障施工需求;建立动态监测与调整体系,及时应对变化,能够有效解决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扬帆.水利工程施工进度与监理的协调管理研究,工程技术研究,2022(7): 27-28.
[2] 李育林. 试论水利工程监理与施工进度的协调管理, 智能城市,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