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旬阳市植保社会化服务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

刘先俭 鲁涛

陕西省旬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725700

旬阳市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带来了农业有害生物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对植保社会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更加精准、科学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产品的质量。

1 旬阳植保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旬阳市植保社会化服务在应对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建立植保社会化服务机构

2005 年,旬阳市在“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 的理念指导下,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当地农业发展的植保社会化服务新模式。这一模式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强调自愿和公开原则,由市植保站牵头,联合植保技术人员、机防队操作手、热心植保的农民以及农资经营者,共同组建了《旬阳市农民植保专业技术应用协会》。协会的成立,不仅为会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全市的植保工作带来了新的动力。首批注册会员 108 人,注册资金 54000 元,这为协会的运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协会的服务宗旨,即“ 服务农业,服务农民,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协会坚持“ 自愿互利,有偿服务,科学防治,规范操作” 的服务方式,为广大农民提供专业的植保技术服务。截至2024 年底,协会的注册会员数量增加到了266 人,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服务面积超过50 万亩,有效地构建了新型的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

1.2 组建农业有害生物防应急治专业队

2005 年,利用陕西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项目建设,投资机动喷雾器 60 台,防护服 60 套,宣告旬阳市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后又争取中省投资298.29 万元,及时扩充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硬件、软件设施。截止目前,应急防治专业队已拥有机动喷雾器 200 台,手动喷雾器 360 台,机防手近 600 人,年防治能力50 万亩次[1]。结合我市自然地域特点,在北区、东区、南区分别设立三个应急防治分队,并按照农业产业分布和种植面积按比例配备防治器械,基本保证本区域主要产业和地域病虫害防治。若遇突发性病虫害暴发,调动全市应急防治能力集中歼灭,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1.3 强化农业防治措施的应用

旬阳市在推进绿色植保的过程中,注重教育和引导农民采用科技手段,从源头上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更是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包括大力推广高产抗病的农作物良种,目前,玉米、水稻、烟草等主要农作物的抗病良种普及率已经达到了 100% ;积极推广科学栽培技术,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教会农民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从而减少因施肥不当导致的作物生长异常,进而减少病虫的发生和流行;合理密植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及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技术;利用冬闲季节开展冬田管理,有效降低病虫的越冬基数。这些精神的示范推广,不仅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1.4 物理生物技术的应用

旬阳市位于秦巴山区的腹地,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不仅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间接地保护了农业有害生物的天敌,这对于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农药依赖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国家推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下,通过退耕还林,恢复和增加了森林面积,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使得蛇类、鸟类、鹰类等昆虫天敌数量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增长,它们通过捕食害虫和鼠类,有效地抑制了农业有害生物的无序繁衍,减少了对农作物的损害,同时也降低了化学

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1.5 植物检疫工作,严防死守杜绝检疫性病虫害的传入

检疫性有害生物不仅对农业生产构成直接威胁,还可能对农产品贸易造成长远影响,包括经济损失、市场信任下降以及潜在的生态破坏。首先,严格把控入境检疫关,特别是对各类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以及以农产品秸秆为辅料的产品和包装物进行重点监管。旬阳市实行入境种子、种苗复检制度,确保每一批入境的种子和种苗都经过严格的检疫,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其次,加强产地检疫工作,确保出境产品的安全。

2 几点思考

植保社会化服务已经有很多模式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然而结合山区实际,如何创出适合地方特色的植保社会化服务路子,笔者提出几点思考意见供商榷。

2.1 政府主导社会关注,是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的前提

植保社会化服务的根本特征是社会性,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就我市实际,政府应解决、协调植保社会化服务的经费投入问题,即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预报、植物检疫、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这是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基石,唯有政府组织实施,加大资金投入,才有预期效果;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规划、布局,积极推行“ 一村一品” ,强化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农业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为植保社会化服务创造必要的条件[2];要动员一切社会资源,关注农业、支持农业,保障农业安全。继续做好农企对接,扶持引导农业产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协调开展农业保险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项目。

2.2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建立多元化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

山区农业的特点告诫我们:不能用一种方式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要区分情况,区别对待,多措并举,互利共赢。一是规模产业服务。对已形成产业,有稳定种植区域和面积,且有龙头企业组织生产的烟草、魔芋产业继续由企业组织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二是协会组织服务。对特色果业、蔬菜基地、中药材等已建立专业协会的产业,应建立以协会为主体的植保社会化服务机构,专门负责本协会内部的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加强对他们的信息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植保预防体系。四是产业大户服务。对土地连片集中的专业大户,要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宣传、引导,积极推进统防统治、综合防治的专业化防治工作。

2.3 强化管理提高素质,完善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形成了政府主导、协会唱戏的基本雏形,虽然能正常运作,但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组织松散,管理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都是需要强化提高的地方。一是根据地域、产业布局,“ 旬阳市农民植保专业技术应用协会” 应紧围绕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做好服务。二是积极发展农村产业大户、村组干部为协会会员,扩大协会在基层的影响,拓展协会业务。三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会员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增强协会的凝聚力,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四是要建立自己的经济实体,以确保协会的正常运作。五是提高植保社会化服务质量,建立病虫防治标准,建立规范的防治效果评估机制,立信于民,提升自我,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缪会颖;谯显明;杜永生等.华池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寒旱农业科学,2024(3):212-216.

[2]黄利敏.梅州市植保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21(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