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德树人视域下英语教育与红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作者

王渺 关萌萌

佳木斯职业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4

“ 立德树人” 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在新时代的综合背景下,培养、提升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英语这门国际重要交流工具的高职教育地位也“ 水涨船高” ;然而,传统的高职英语教育常常过度追求对语言技能的教学,在主观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认识到“ 红色教育” 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之重要方式的核心价值,积极实现“ 英语教育” 与“ 红色教育”的有机统筹,以此来让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化的同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接受“ 红色文化” 的多元熏陶。

一、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优化是构建良好课程体系的核心。据此,教师要首先建立、健全融入了“ 红色教育” 元素的英语课程体系,对课程的框架和执行内容做出立德树人维度下的能动规划,在基础英语课程中适当增加“ 红色文化”相关的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素材。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关于革命先辈事迹的英语文章、《刑场上的婚礼》《高山下的花环》等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英语配音片段等来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得以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同步了解“ 红色” 历史、文化。而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专业特点来引入一些有关国外人道主义精神与国内“ 红色文化” 的对比内容,借此来培养、强化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 红色文化” 的自信。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开设对标“ 红色文化” 主题的英语拓展性课程,同步依托于“ 红色文化英语解读” “ 英语视角下的中国革命史” 等课题来做外围课程补充,通过为学生们系统地讲解“ 红色文化” 的内涵、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内容来带领学生们更为深入地了解“ 红色文化” 的核心要素并引导他们积极运用英语来进行表达、交流。而在课程的开展形式设计上,教师可以灵活地采用专题讲座、小组讨论、项目汇报等多样化路径,更为有效地激发、强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是推动课堂发展的有力“ 引擎” 。教师要在“ 红色” 融合课堂中积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课程教学诉求来为学生设计与“ 红色教育” 相关的英语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得以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同步培养、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和“ 红色文化” 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 用英语介绍一位‘ 红色’ 英雄” 的任务,要求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来收集有关左权、毛泽民、董存瑞、邱少云等不同时期革命烈士的信息,然后用英语来撰写对应的介绍文案、制作PPT 并进行课堂展示。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强化了自身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同时还真切、深入地体会到了这些革命先驱所彰显出的舍己为人、坚强无畏、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

另外,教师也要突出情境教学法的课堂“ 存在感” ,积极为学生们创设更多与“ 红色文化” 相关的英语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得以在模拟的多维情境中去充分感受“ 红色文化” 的氛围并同步增强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模拟出“ 五四” 运动期间的上海街头、长征途中的金沙江畔、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密林等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来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使他们得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红色文化” 的魅力并增强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同步应用案例教学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选取国内外不同领域中体现出“ 红色精神” 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典型案例,以之为抓手去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主题性的分析、讨论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白求恩、拉贝等国际主义人士以及刘胡兰、黄继光等中国革命烈士的英勇故事,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来用英语去探讨其中这些人物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借此来培养、强化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英语教育与红色精神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维度。

三、拓展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多维整合是构建课堂“ 大厦” 的“ 奠基” 工程。在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积极开发“ 红色教育” 主题的英语教材和课件素材,教材的具体内容要同步涵盖有关“ 红色文化” 的各个方面,并重点围绕红色诗词、革命故事、英雄事迹等内涵较为丰富的项目来执行,同时结合学生们的专业英语学习内容来配备相应的英语注释、讲解和练习。在课件的形式设计上,教师要灵活地采用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形式,丰富教学资源并强化资讯展示活动的吸引力,继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机完善。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学习资源来拓展资源获取范畴,实现红色教育与英语教育融合渠道的进一步丰富。例如,教师可以依托院校既有平台来建立、推广“ 红色文化” 主题英语学习网站或校内移动端口 APP,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且便于获得的红色文化英语学习资料,将相关的在线课程、学习视频、测试题等同步上传到移动平台中,鼓励、帮助学生利用这些资源来随时随地的开展个性化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来为学生们定期推送“ 红色文化” 主题英语学习内容,并利用后台私信、留言等形式和学生开展线上互动交流活动,继而激发、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教师要借助院校机制来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力度,和不同院校乃至不同地区的同仁共享“ 红色教育” 与英语教育融合的优秀教学资源和经验。例如,教师可以在院校组织下与当地其他院校的英语教师联合开展教学研究项目、举办教学观摩活动、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围绕“ 红色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研讨价值” 等主题做多维交流,共同拓宽彼此的教学资源渠道。

结束语: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将英语教育与红色教育融合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教师要积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来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红色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继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佳木斯职教集团2024 年度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英语教育与红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J2024039

参考文献:

[1]郝元.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 英语广场,2024(3):114-117.

[2]毛君洁.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J]. 教师,2024(24):39-41.

[3]樊鑫钰,吴珂,李伟.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价值底蕴与实践路径[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36(4):54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