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能源电厂接入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作者

张颢

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 048000

引言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新能源电厂如风力发电场、太阳能光伏电站等发展迅速,其装机容量在电网中的占比不断攀升。新能源电厂的接入丰富了电网的电源结构,对优化能源布局、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能源电源具有不同于传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其接入改变了电网的潮流分布、短路电流特性和故障特征。继电保护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防线,承担着快速检测故障、切除故障元件的关键任务。新能源电厂的接入给电网继电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有基于传统电网结构和电源特性设计的继电保护方案,在适应性和可靠性方面面临诸多问题。深入研究新能源电厂接入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能源电厂接入对电网继电保护的主要影响

(一)故障特性改变

新能源电厂接入后,电网的故障特性发生显著变化。传统同步发电机在故障时能够提供稳定的短路电流,且短路电流幅值较大、持续时间长,便于继电保护装置快速检测和动作。而新能源电源,如风力发电机和光伏电站,其故障时的短路电流特性较为复杂。风力发电机的短路电流大小和持续时间受风速、风机控制策略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短路电流幅值较小且衰减迅速的情况;光伏电站在故障瞬间,由于其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短路电流的上升速度和波形与传统电源不同,可能导致继电保护装置无法正确识别故障,出现拒动或误动现象。此外,新能源电厂多采用分布式接入方式,使得电网故障时的电流分布和故障路径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故障分析和保护动作的难度。

(二)保护配合难度增加

新能源电厂的接入打破了传统电网的保护配合关系。在传统电网中,基于电源和负荷的固定分布,各继电保护装置之间的动作时间和动作电流能够通过合理的整定实现良好的配合,以确保故障时选择性地切除故障元件,避免非故障区域停电。新能源电厂接入后,其出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导致电网潮流分布频繁变化,使得原有的保护定值不再适用。同时,不同类型新能源电厂的故障特性差异较大,与传统电源的保护动作特性难以匹配,增加了上下级保护之间的配合难度。例如,在含新能源的配电网中,当发生故障时,可能出现多个保护装置同时动作或都不动作的情况,无法满足继电保护选择性动作的要求,影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二、新能源电厂接入后电网继电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保护适应性不足

现有继电保护技术和装置在应对新能源电厂接入时,存在明显的适应性不足问题。许多保护原理和算法是基于传统电网的运行特性设计的,对于新能源电源故障时复杂多变的电气量特征缺乏有效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例如,基于电流幅值和相位比较的传统保护原理,在新能源电厂故障时可能因为短路电流幅值较小或相位关系改变而失效。此外,新能源电厂的控制策略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使得电网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故障类型和现象,如电力电子器件的过流、过压故障等,现有保护装置对此类故障缺乏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难以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定值整定困难

新能源电厂接入后,电网运行方式的不确定性增加,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带来巨大困难。由于新能源电源出力受自然条件(如风速、光照强度)影响较大,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导致电网的潮流分布和短路电流大小时刻变化,难以准确预测。传统的定值整定方法多基于固定的运行方式和短路电流计算,在新能源接入的电网中已不再适用。同时,不同类型新能源电厂的故障特性差异,以及新能源电厂与传统电源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保护定值的计算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在确定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时,既要考虑新能源电厂接入后的最小短路电流,以保证保护的灵敏度,又要考虑最大短路电流,避免保护误动作,这使得定值整定过程需要反复计算和校验,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且难以保证定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应对新能源电厂接入影响的策略

(一)优化继电保护配置

根据新能源电厂接入后的电网结构和运行特性,重新规划和优化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在新能源电厂集中接入区域,采用分布式保护与集中式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保护的快速性和可靠性。例如,在新能源电厂内部设置快速保护装置,实现对电厂内部故障的快速切除;在电网的关键节点和联络线处,配置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保护装置,能够根据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自动调整保护特性。同时,加强对新能源电厂与电网之间联络线的保护,采用纵联保护等先进保护原理,提高保护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此外,还应考虑配置后备保护,以应对主保护拒动或通信故障等情况,确保在各种故障场景下都能可靠切除故障元件,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二)改进定值整定方法

研究适用于含新能源电网的定值整定方法,提高定值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新能源电厂的运行数据、气象数据等进行分析和预测,结合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建立更加准确的短路电流计算模型,为定值整定提供可靠依据。采用自适应定值整定策略,使保护定值能够根据电网运行方式和新能源电源出力的变化自动调整。例如,利用在线监测技术实时获取电网的电气量信息,通过智能算法计算出当前工况下合适的保护定值,并自动下发到保护装置。此外,还可以建立定值校验和优化机制,定期对保护定值进行校验和评估,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定值,确保保护装置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正确动作。

(三)加强通信与监测系统建设

提升通信与监测系统的性能,保障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运行。加大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入,采用高速、可靠的通信技术,如光纤通信、5G 通信等,提高通信系统的带宽和实时性,减少通信延迟和数据丢失。建立完善的通信冗余机制,采用双光纤、双路由等方式,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确保在部分通信链路故障时,保护装置之间仍能正常通信。在监测系统方面,研发适用于含新能源电网的新型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对复杂电气量和设备状态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能力。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新能源电厂设备和电网关键节点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隐患。

结束语

新能源电厂的大规模接入给电网继电保护带来了深刻影响,改变了电网的故障特性、保护配合关系,对保护装置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引发了保护适应性不足、定值整定困难、通信与监测可靠性低等问题。通过优化继电保护配置、改进定值整定方法、加强通信与监测系统建设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应对新能源电厂接入带来的挑战,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还需持续深入研究新能源与电网的相互作用机理,不断创新继电保护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推动新能源产业与电力系统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秋怡, 李梦娜, 胡珩. 新能源电厂接入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J].农村电气化, 2024, (01): 41-44.

[2]魏浩然. 分布式光伏发电对吕梁电网继电保护影响的研究[D].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3]葛红玲. 新能源接入对电网继电保护选择的影响[J]. 科技展望, 2015,25 (13):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