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健康促进理念下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作者

林恒宇

栖霞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山东栖霞 265300

城市的快速膨胀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参与体力活动的城市空间出现不足。随着办公人员劳动工作强度的增加,久坐、运动缺乏等非健康行为增加,这些会产生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病。现阶段,办公人群慢性病发病率不断增长。办公建筑作为办公人员活动的主要场所,僵化的办公建筑功能布局难以满足身心健康需求。高层办公建筑空间可实现灵活性设计,通过公共空间功能策划,如公共空间融入休闲运动功能,这有助于办公人群开展多样化活动,从而促进办公人群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与健康的关系分析

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主要通过与办公人员的感觉、知觉以及行为建立关系,进而影响办公人员健康,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高层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在影响感觉方面,办公人员受空间材质与色彩多样性、空间尺度、空间活动区域功能布局、空间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公共空间特征会对办公人员的感官造成一定的刺激,如充足的自然采光,刺激人的视觉,能够给办公人员造成空间开放的感觉,办公人员产生松弛感。又如,公共空间持续出现较大的噪音,不仅降低办公人员工作效率,还会损害办公人员的听觉,这对生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高层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在影响知觉方面,当公共空间能够满足办公人员工作、生理、审美及交流活动需求,则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而公共空间的尺度、环境界面元素的多元性、自然化程度,则会影响个体舒适性。舒适性与吸引力是影响知觉的主要因素。例如,办公人员对于声光热感知舒适时,则会内心情绪趋于平和,减少疾病的产生,保持生理健康。

第三,高层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在影响行为方面,公共空间开放性、连通性较强时,则会较容易引起个体的交通性、休闲性等步行行为,促使办公人员楼梯攀爬,进行散步活动,不知不觉中增加活动量。公共空间的功能配置越高,办公人员的休闲体力活动时间则会延长,从工作焦虑中转移出来,满足生理、心理需求,对办公人员个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二、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一)空间开放连通性原则

公共空间连通性降低时,会降低个体的出行意愿,例如,办公人员前往目的地时,需经过门禁、封闭楼梯间、关卡等阻碍性元素,个体活动意愿则会降低。又如,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程度较低时,则会难以被个体感知,空间区域使用率则会降低。因此,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应关注各公共空间的开放度、连续性,增强办公人员对空间的感知度,吸引员工前往,在增加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持续推进办公人员的体力活动行为,减少久坐现象,保障办公人员身心健康。

(二)功能配置人性化原则

功能配置人性化不但有利于提高办公人员的生活品质,也有助于提升公共空间吸引力,增强办公人员工作满意度。在功能配置人性化方面,第一,满足个体生理方面需求,如高层办公建筑茶水间,空间要开阔,以开放式茶水间为主,实现特色鲜明的装饰、布局。第二,关注使用者心理需求。如高层办公建筑配备心理咨询室、冥想室、私密隔音室,办公人员利用这些活动室,释放工作压力。第三,实现多样化功能配置。如提供健身房配备淋浴更衣室;提供咖啡厅、小型舞台,予以员工社会休闲活动支持,为办公人员提供多样化活动选择,提升个体体力活动强度。

(三)环境设计舒适性原则

办公人员对于空间环境体验获得较高的舒适度,则有利于身心健康。

关于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舒适性,一方面,表现为心理舒适性,如提供自然的采光与通风,通过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提高感觉器官的舒适度,对心理健康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感觉器官舒适性。从声光热、环境尺度、环境界面方面,进行空间布局和功能策划设计,帮助办公人员精神放松、缓解压力,给予办公人员积极的感受。

三、促进健康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一)优化物理环境

在优化物理环境上,关于采光设计上,由于高层建筑垂直方向跨度较大,在被动式采光上,可应用高而窄的窗户,窗框高度保持空间进深的 2—2.5 倍。在主动式采光上,可采取镜面反射采光法、棱镜组传光法、导光管,如利用曲面境反射太阳光线,将自然广信送入较深区域。在通风设计上,高层建筑受电梯、疏散楼梯间布置的影响,通风路径难以畅通,可借助风压、热压方式进行缓解。如平面设置凹口、隔墙,门上设置通风百叶,实现良好的通风。

(二)合理规划交通路径

为了增加运动量应合理规划交通路径,在水平交通路径规划上,控制路径距离,如个体到茶水间的路径应控制在 30m 左右,避免办公人员出行意愿降低,步行路径应尽量简洁、通畅,避免局部拥堵。在休闲性步行活动路径规划上,保证路径连贯且闭合,提升步行活动的连续性。在垂直交通路径规划上,对于层数较少的高层办公建筑,减少电梯停靠层,通过电梯到达目标层附近,办公人员利用步梯去往目标层,增加活动量。对于层数较多的高层办公建筑,采取电梯为主、步梯为辅的方式。为增强体力活动强度,可将功能联系紧密的部分安置在同一区域。

(三)开展界面美学设计

具体而言,第一,公共空间在颜色设计上应与办公区域空间的颜色相配合,设计人员可通过优化办公区域背景色、主题色,获得协调的效果。如背景色可选用灰色或饱和度低的色彩。而点缀色可选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第二,强化公共空间特征,可采取差异化设计,如主题色彩、材质上进行对比,避免出现同质化。在选用材质上,可应用轻质、生态的材料。对于休憩空间,可选用蓝色、咖啡色为主题色,对于运动空间可选用黄色、红色。第三,引入人文化特征。如增加企业文化、地域文化方面的宣传,强化员工归属感。

结语

高层办公建筑与办公人群工作生活紧密相关。高层建筑远离地面,导致办公人员活动范围相对受限,个体活动量出现不足,容易诱发慢性疾病。为了保障办公人群身心健康,需优化高层建筑活动环境。关于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原则,本文提出需遵循功能配置人性化、空间开放连通性、环境设计舒适性等原则。关于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可从优化物理环境、合理交通路径设计、开展界面美学设计等方面着手,保障办公人员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清勤.健康建筑:从理念到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1-3.

[2]余洋,蒋雨芊,张琦瑀.城市街道健康影响路径和空间要素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02).

[3]朱一靓,吴巍,胡程远,等.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立体绿化设计策略[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9(04):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