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谐波校准方法探讨

作者

张吉林 李文军

成都坤恒顺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一、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谐波产生原理

针对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谐波产生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则可得知,在信号发生器应用期间,谐波的产生与仪器电路本身具有的非线性特征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信号发生器主要由放大器、混频器等多种器件构建,这些器件均具备显著的非线性特征,输入信号经过仪器非线性器件后,输出信号在原有信号频率的基础上,还涉及与输入信号频率具有倍数关系的新频率信号成分,而这便属于谐波的具体表现。同时,信号发生器运行期间,电源方面存在的波动等也会导致谐波的产生[1]。

二、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谐波校准方法

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谐波校准本身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复杂性特征,对此,需在明确谐波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深化对于谐波校准方法的应用探究层次,以便借助针对性校准方法的科学应用,在有效消除谐波的同时,切实推动电子测量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谐波校准前准备工作

校准前准备工作本身属于影响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谐波校准成效的主要因素。对此,需依据谐波类型尽可能选用精度较高且稳定性良好的校准仪器,并将标准信号源作为基础,确保标准信号源频率、精度等均高于被校准信号发生器具体要求。同时,频谱分析仪谐波校准工作中,则基于已知频谱特征,依托正弦波信号源等标准信号源,充分保障信号源频谱纯度,从而切实保障校准精准性。此外,还需依据校准需求,合理选择衰减器等校准辅助设备,以便充分契合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谐波校准需求[2]。

除校准仪器选择外,准备工作期间,还需做好校准环境条件方面的控制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校准质效,则需从温度、湿度及电磁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针对校准环境条件进行科学把控,以免因温度过高、过低等因素给仪器器件性能造成影响,并借此促使测量结构能够更具精准性。在此过程中,还应通过校准场地准备工作的开展,远离存在大型机电、变压器等强磁干扰设备,以便有效应对环境电磁干扰给校准成效造成影响,进而依托科学准备工作的落实,实现良好的谐波校准目标。

(二)信号发生器谐波校准方法

信号发生器谐波校准方法方面,其主要可分为以标准信号源比较为基础的校准方法、谐波抑制校准方法等多种不同类型。标准信号源比较这一校准方法实践应用期间,作为一种常见谐波处理方法,为实现良好的校准处理效果,则需做好通过将标准信号源及存在谐波问题的信号发生器,与频谱分析仪进行连接,并充分保障频谱分析仪参数设置的科学性,以便在精准明确信号中谐波成分的同时,为后续校准工作的有序实施指明方向。同时,还需针对标准信号源、存在谐波问题的信号发生器进行输出频率、符号等方面信号的调整工作,并通过频谱分析仪对其谐波分量进行记录,在此之后,则应借助谐波含量比较,实现对于被校准信号发生器谐波误差的精准计算,当计算结果超出标准范围,应依据误差状况,有序展开调整工作,如滤波器参数调整等,并在调整后依据标准要求进行测量,待谐波误差保持在标准范围内后,可表面校准处理效果良好[3]。

谐波抑制校准实质上指的就是在信号发生器谐波校准工作中,通过仪器设备内部电路的优化处理,使谐波含量能够有效降低。校准处理期间,首先需针对仪器内部存在的非线性器件进行精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明确信号发生器产生谐波的具体区域。以放大器问题产生的谐波为例,在谐波校准中,需通过科学调整放大器工作点的方式,使其能够在线性区域得以有效运行。在此过程中,还可通过对放大器偏置电压进行调整的方式,实现相应的谐波校准目标。其次,在进一步提升谐波抑制校准方法下,信号发生器谐波校准质效,还可将高性能滤波器的引入与应用重点关注起来,通过将其安装至仪器信号输出端,实现对于仪器高频谐波的有效滤除。此外,校准处理后,还需借助频谱分析仪的应用,做好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测量工作,以便在全面检验谐波抑制校准成果的同时,切实保障信号发生器谐波校准有效性。

(三)频谱分析仪谐波校准方法

频谱分析仪谐波校准方面,以标准信号注入为基础的校准方法、内部校准功能的应用等,均属于常见的谐波校准方法。分开来看,在应用以标准信号注入为基础的谐波校准方法时,需正确认识到该项校准方法属于频谱分析仪谐波校准工作中的基本工作方法,应用期间,应基于已知频谱中标准信号源,结合衰减器的合理应用,使其能够与仪器输入端进行有效连接,并通过科学调整测量参数的方式,实现对标准信号频率、功率的全面覆盖。在此过程中,还应借助信号源频率、功率等调整工作的开展,依托频谱分析仪对谐波校准效果进行观察与记录[4]。同时,需做好测量结果与标准信号源频谱特性对比工作,并以此充分明确频谱分析仪在不同工作环境下存在的谐波测量误差,若误差超出标准范围,应从实际出发,有序落实校准调整工作,待其谐波测量误差保持在标准范围后,方可停止校准工作。

内部校准功能使用方面,随着频谱分析仪技术水平的提升,其本身具有的校准功能体系愈发完善,并逐渐成为谐波校准中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基于仪器本身校准功能实施谐波校准工作时,需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参考设备内部校准启动流程,实现对于频谱分析仪关键部件谐波问题的精准明确与校准处理。校准期间,仪器能够通过预设校准标准值的方式,在谐波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自动展开测量结果修正处理,以便尽可能减少谐波测量方面存在的误差。在依托仪器内部校准功能有序展开校准处理后,还应借助标准信号源,针对频谱分析仪谐波校准成果进行验证测量,从而切实保障谐波校准处理效果能够与标准要求相符。若验证测量结果不佳,则应通过仪器内部校准功能的重复应用,或合理引入其他校准方法的方式,针对频谱分析仪存在的谐波进行再次校准,最终在充分确保谐波校准效果的同时,为频谱分析仪后续适应性能的提升打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切实保障电子测量精准性,则需将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谐波校准工作的开展重点关注起来。在此过程中,需以谐波产生原理分析为基础,有序落实谐波校准前准备工作,并针对信号发生器谐波校准、频谱分析仪谐波校准实践方法展开深入探讨,以便在有效应对谐波误差的同时,为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测量精准性、可靠性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清蝉,李腾斌,钟尧,等. 低压电流互感器校准回路电流谐波提取与叠加研究 [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4, 43 (06): 20-23.

[2]黄猛. 拼接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自校准方法研究[D]. 重庆理工大学, 2024.

[3]杜瀚霖. 电能质量测试分析仪校准方法研究 [J]. 中国计量, 2023,(07): 96-98.

[4]王鑫. 工频谐波测量仪器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J]. 中国计量, 2022, (10): 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