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施工机械养护机械智能化发展

作者

杜德军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费县中心

引言

公路施工机械与养护机械作为完成这些工作的核心工具,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智能化成为提升公路施工与养护机械性能的关键方向。智能化的施工和养护机械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操作、更高效的作业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和风险。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还能降低养护成本,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深入研究公路施工机械与养护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是公路行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1 公路施工机械养护机械智能化发展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

智能化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械的运行状态,如关键部件的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一旦参数出现异常,系统能迅速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机械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智能化技术要确保在复杂工况下机械的稳定运行,防止因环境因素干扰导致操作失误。例如,在恶劣天气或地形条件下,自动调整机械的工作模式,保障施工与养护作业的安全进行。还需设置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如紧急制动装置、故障自动停机功能等,从多方面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2 适应性原则

机械的智能化系统需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无论是高温炎热的南方,还是寒冷多雪的北方,都能正常稳定运行。要兼容各种不同的施工和养护场景,如山区、平原、桥梁等不同地形地貌的作业需求。智能化技术应具备灵活的可调整性,根据实际工况自动优化机械的工作参数,以达到最佳作业效果。例如,在狭窄的施工空间内,智能化系统能精准控制机械的操作范围,避免碰撞周边物体;在不同的路面状况下,自动调整机械的行驶速度和作业强度,确保施工与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公路施工机械养护机械智能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技术瓶颈问题

在复杂的施工和养护环境中,传感器易受到灰尘、振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数据采集不准确,进而影响智能化系统的决策和控制。其次,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不足。大量的机械运行数据需要高效的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用于优化机械性能和故障预测,但目前相关技术还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通信技术存在局限性。在一些偏远的公路施工和养护区域,网络信号覆盖差,导致机械与管理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不稳定,影响智能化远程监控和管理的效果。

2.2 成本投入压力

智能化设备的购置成本高昂。为实现机械的智能化,需要配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设备,这些高科技组件价格不菲,使得智能化机械的售价远高于传统机械。例如,一台配备智能控制系统的大型摊铺机价格比普通摊铺机高出数倍,这对于施工和养护企业来说,购置成本大幅增加。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难度和成本都高于传统机械,需要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支持,零部件的更换费用也较高。

2.3 标准规范缺失

由于行业内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不同厂家生产的智能化机械在接口、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设备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例如,一家企业的智能化压路机与另一家企业的智能摊铺机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交互,影响了施工和养护作业的协同效率。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和质量检测规范,使得市场上的智能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厂家为降低成本,在智能化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上偷工减料,给施工和养护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3 公路施工机械养护机械智能化发展策略

3.1 技术创新路径

加大对传感器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使其能在复杂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例如,研发新型的高精度振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更准确地监测机械部件的运行状态。加强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效的算法,深度挖掘机械运行数据中的潜在信息,实现故障的精准预测和性能优化。提升通信技术水平,利用5G 等先进通信技术,确保机械在偏远地区也能实现稳定的数据传输,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控制。注重机械智能化集成技术创新,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实现整体性能的提升,推动公路施工与养护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全面进步。

3.2 成本控制措施

在设备采购环节,施工和养护企业可通过与设备制造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联合多家企业进行集中采购,增强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管理体系,通过定期保养和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降低维修成本。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共同攻克智能化技术难题,分摊研发成本,提高智能化技术的性价比,促进公路施工与养护机械智能化的推广应用。

3.3 人才培养计划

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加强合作,开设与公路施工机械智能化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既懂机械工程又掌握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例如,设置“ 公路施工机械智能化控制” 等专业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控制、数据分析等知识。定期组织企业内部员工参加智能化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技术指导,提升员工的智能化操作和维护技能。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和创新,对在智能化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为公路施工与养护机械智能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4 标准制定方向

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制定公路施工机械与养护机械智能化的技术标准。统一设备的接口、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确保不同厂家的智能化产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质量检测规范,对智能化机械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淘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人员资质认证标准,明确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智能化机械的正确使用和维护。通过完善的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公路施工机械与养护机械智能化市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结束语

公路施工机械与养护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是公路行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当前的发展来看,智能化技术已经在提升机械性能、提高作业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技术融合、人才储备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多学科技术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化发展的专业人才,为公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玉辉. 公路机械的维修保养与管理工作探析[J]. 汽车周刊,2025,(01):198-200.

[2]胡根生,施公佐,陈剑锋.山区大流量高速公路集约化养护作业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C]//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浙江交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2022:6.

[3]桂允成.辽宁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探索与实践[C]//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辽宁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22:4.

[4]邵宏,公路山岭隧道机械化施工与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究.浙江省,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2020-01-09.

[5]魏凤君.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措施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8,(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