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课堂策略探究
游玉琼
重庆市垫江第三中学校 408300
一、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对作文教学提出“真实情境写作”“批判性思维表达”等新要求。然而,当前高中作文课堂仍存在“模式化教学”倾向:教师以“范文仿写—技巧点拨—限时训练”为固定流程,学生作品呈现“套话连篇”“情感虚假”“逻辑混乱”等特征。如何突破传统教学范式,激活学生写作内驱力,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存问题诊断
1. 写作动机缺失: 76 % 的学生将作文视为“得分工具”,缺乏表达真实情感的意愿。例如,命题作文《我的梦想》中,超半数学生选择“医生”“教师”等“安全职业”,回避个性化表达。
2. 思维浅表化:议论文写作中, 8 3 % 的学生依赖“名人名言 + 简单事例”的三段论结构,缺乏对论题的深度剖析。如以“坚持”为题,学生多引用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案例,却未结合现实问题展开思辨。
3. 语言模式化:学生过度依赖“高分作文模板”,导致语言同质化严重。例如,描写“挫折”时,高频使用“黑暗中的明灯”“暴风雨后的彩虹”等比喻,缺乏个人语言风格。
4. 评价低效化:教师多以“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为标准进行评分,忽视学生思维过程与个性化表达。某校调研显示, 9 2 % 的作文评语为“内容充实,但需加强细节描写”等套话,缺乏针对性指导。
三、高中语文作文课堂优化策略
1. 情境创设:激活写作的真实需求
• 生活化命题: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的写作任务。例如,针对“校园垃圾分类实施困难”现象,布置《给校长的一封信》,要求学生结合调研数据提出解决方案,将写作与公民责任意识培养结合。
• 跨学科融合:引入历史、哲学等学科资源。如学习《六国论》后,设计“以史为鉴:从六国灭亡看当代国际关系”的议论文写作,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2. 思维激活:构建思辨性写作课堂
• 问题链设计:通过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例如,在“科技与人文”主题写作中,可设置“科技发展是否必然导致人文精神衰落?”“如何在 A I 时代守护人的主体性?”等议题,组织学生分组辩论并撰写立场文件。
• 批判性阅读:以经典文本为范本,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如分析《祝福》时,可提问:“祥林嫂的悲剧是否完全由封建礼教造成?现代人是否可能陷入类似的‘精神困境’?”要求学生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论证。
3. 语言建构:实现个性化表达
• 微写作训练:通过片段写作积累语言素材。例如,要求学生每天用100 字描写一个校园场景,并尝试运用通感、隐喻等修辞手法,定期汇编成《校园微语录》。
• 风格模仿与创新:选择具有鲜明语言特色的作家(如汪曾祺的平实、王小波的幽默)作为模仿对象,引导学生分析其句式特点、用词偏好后进行仿写,逐步形成个人语体。
4. 评价革新:建立动态反馈机制
• 过程性评价:采用“写作日志”记录构思、初稿、修改全过程。例如,学生需在日志中标注“此处修改了逻辑漏洞”“新增了数据支撑论点”等内容,教师通过批注引导学生反思写作策略。
• 多元化评价: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与AI 辅助评价。如利用“作文批改网”分析语言规范性问题,同时组织“读者见面会”,让学生向非本班同学宣读作品并收集反馈意见。
档、典型案例:以“文化传承”主题写作教学为例
1. 情境导入:播放非遗传承人纪录片片段,提出驱动性问题:“如果让你选择一项家乡非遗进行推广,你会如何策划?”
2. 思维训练:
• 分组调研:学生采访本地剪纸、皮影戏艺人,整理传承困境与优势。
• 议题研讨:围绕“非遗保护是‘原汁原味’还是‘创新表达’”展开辩论,形成正反方论据清单。
3. 写作实践:
• 撰写《非遗传承方案书》,要求包含目标人群分析、传播渠道设计、资金预算等内容。
• 创作《给市长的一封信》,从政策层面提出非遗保护建议。
4. 评价反馈:
• 举办“非遗推广方案展”,邀请非遗传承人、文化馆工作人员担任评委。
• 学生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方案,优秀作品提交至当地文旅局实践应用。
数据显示,参与该课程的学生,在“内容创新性”“逻辑严密性”“语言表现力”三个维度的测评中,得分较传统教学班级分别提高 23 % 、18 % 、
。
五、结语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革新,需以“唤醒写作主体性”为核心,通过情境化任务激发表达欲望,以思辨性训练深化思维品质,用阶梯式积累构建语言个性,借多元化评价促进反思成长。未来需进一步探索“AI+ 写作教学”的融合路径,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学生语料库,为个性化指导提供数据支持,推动作文课堂从“经验驱动”走向“科学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