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辅助小学生创意表达的实践探索
凌佩瑶
泰州市凤凰小学 225300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语文教育,这一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的学科,也在此浪潮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设计,积极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去鉴赏、去想象,帮助其内化为自己的创意表达。让学生在语言艺术中照见自我,在精神共鸣里重构世界,实现“审美体验”与“核心素养”的双向奔赴,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和语言能力共生的沃土。
一、立足习作教学,提升学生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训练学生“创意表达”的关键阵地。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设计,配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生创意表达能力。以想象类写作教学为例。低段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思考如何观察人物、环境、事物和自然,包括看到、听到什么等,积累想象素材。中年段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想象,按一定顺序组织内容,尝试对故事进行创编、续编,锻炼想象的逻辑性与创造性。高段着重培养大胆、独特的想象能力,思考如何构思新颖、丰富的情节,创作完整且精彩的想象故事。在 AI 辅助教学的时代,教师应善用技术强化读写与想象教学的关联,切实提升创意写作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在写作中绽放创意光彩。比如执教五年级《手指》仿写课,我运用AI 技术还原丰子恺形象担任“任务发布官”,创设“猜手指”“五官争趣”等趣味情境,引导学生探寻写作要点。课堂上,AI 实时评价工具与多层互评机制协同,助力学生实现从仿写向创意写作的进阶跨越。再如执教《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在课中我利用电子智慧平板中的 AI 评价功能,让三年级学生在“语文写作与表达”上,人人都能拥有一位“专属小老师”,实现了过程性评价和个性评价。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有针对性地获得评价,更能很好地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修正,提高了学生对于写作表达的兴趣,以趣带练,锻炼了写作和表达能力。再比如指导学生描写春天时,我让学生用文字向白日梦、可灵 AI 等绘图软件描述心中春天的样子。软件能迅速生成一幅幅生动的春日图景,有繁花似锦的公园、碧波荡漾的湖水,还有在草地上放风筝的孩子。看到这些精美的图片,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写作的灵感瞬间被点燃。
二、创新学习项目,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精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引入主题项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以《太空生活趣事多》为依托,设计“未来城市梦想家”主题项目,引导学生感受太空生活趣味背后的科学奥秘,同时借助 A I 技术激发创新思维,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语文素养、科学认知与未来城市生活设计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未来城市交通出行”为切入点,设置问题“未来城市交通出行会有哪些有趣的方式?”,孩子们的兴趣瞬间被点燃,纷纷寻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迫切地分享自己的畅想。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有的想象能有一个可以随时去往各地的滑板;有的构思可以一按按钮,就会长出翅膀带我们遨游的“飞行椅子”“飞行书包”;更设想着未来可能有穿上就能立刻到达学校的鞋子,省时又省力,不用担心上学迟到……天马行空的创意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碰撞。这种基于情境的探索,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接着我指导孩子们借助 AI 语音成图功能,将脑海中未来出行的各种奇妙想法进行自由表达,AI 迅速接收信息,呈现出对应的图像。当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孩子们惊叹不已。原本抽象的想象变得具体可见,他们看到自己描述的飞行汽车、时空穿越器等变成图像,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想象的力量,也对语文学习中表达的重要性有了新认知。在这场“跨时空”的学习之旅中,语文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课堂,而是融合语言、科学、信息与创新的综合实践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意表达素养。
三、丰富课堂活动,深化教学效果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主阵地。教师要挖掘教材内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丰富课堂活动,在教学中提升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夯实创意素养根基。以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为例。课程伊始 , 我在导入环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照片播报功能 , 邀请英国作家“王尔德”登场 , 向学生介绍自己及《巨人的花园》故事的创作背景 ,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营造出新奇有趣的学习氛围 ,同时激发学生对《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的探究兴趣。在探究课文内容、梳理花园及巨人的变化这一关键环节 , 学生们思维活跃 , 会产生诸多疑问。为深入解答这些问题,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我巧妙引入AI 动画智能体,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互动。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 , 而是化身故事中的主角 , 直接向动画里的“巨人”提出心中疑惑。这一创新互动方式 , 瞬间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 让他们仿佛真的置身于《巨人的花园》这一童话场景之中 , 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为语文学习增添了浓厚的趣味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 , 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与感悟 , 更提升学生的思考力、语言表达及概括能力。最后在“想象画面, 把孩子们在巨人花园里玩耍的情景写下来”的教学环节中 , 我再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文生图功能 , 将学生脑海中的抽象文字转化为直观图像 , 当看到自己笔下文字变成绚丽的画面 , 不仅会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 , 从而激发写作热情 , 还能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自己描述模糊、细节缺失等写作问题, 有针对性地修改, 提升写作能力。
总之,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诸多可能。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积极探索,让 AI 与语文教学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为学生创造更加精彩、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赵世波 . 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J]. 中国论文网 .2022
[2] 何囡囡 . 利用数值化技术促进小学语文的“深度教学”的研究 [J].课程教育研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