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智慧教学别样的风采
樊陈卫
江苏省海门中学 226100
一、数字赋能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是丰富教学内容。数字资源具有无限性和共享性 ,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 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 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增强课堂互动。数字资源的引入 , 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模式 , 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 , 如利用投影仪进行问题讨论、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演示等 , 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是实现个性化教学。数字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辅导资源 ,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数字化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
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信息化,而且需要探索出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一些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更要全方位更新教育理念。例如在导课环节,可以与一定的教学情境下结合,设计成微课或者数字故事视频,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导数的概念》一课教学设计为例。课堂上我利用数学计算回忆平均速度 - 物理实验迁移瞬时速度 - 数学实验体验取极限的过程 -般化导数的过程,从自驾车去机场收到罚单的情景导入,到汽车有没有超速的设疑导入,然后通过物理实验《查找实际测速中测量瞬时速度》,电脑同步拟合数据绘制图像,最终形成微视频导入,通过环环相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导数的概念深入浅出的给出了解释。课堂充满启发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到了导数的重要性和应用,通过设疑和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本节课通过信息化导入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导数,增强学生对导数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能让我们的课堂更丰富,教学更有效。再比如 在函数教学这一重难点部分,我充分利用GeoGebra、Desmos 等工具。将函数输入这些软件后,AI 能够动态演示图象的变化。当讲解指数函数时,通过演示可以清晰看到 a 值的改变对函数增减性以及增长或减少速度的影响;在幂函数教学中,a 值的变动如何影响函数象限分布、增减性以及图像方向一目了然。这种动态演示让抽象的函数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二)优化教学设计,深化课程数字赋能
当 A I 遇见教育,当数字赋能课堂,改变的不仅是教学手段,更是教育生态的重构。人工智能提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促进教师基于数据反思改进课堂,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如希沃白板的智能交互功能可实现等差数列判断等课堂练习的即时学情诊断;数学实验模块则支持学生在自主操作几何图形变换的体验中突破认知难点;数学画板等模块可实现三角函数图像生成、立体几何空间变换等抽象知识的一键可视化;蒙层技术、思维导图与课堂游戏设计可将公式推导、逻辑推演等教学过程转化为沉浸式探究活动。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既丰富了课堂活动,也提升了教学效率。比如教学《探究抛物线焦点弦的端点处切线的交点轨迹》内容时,我先以“阿基米德死亡之光”的传奇故事导入,通过三维动画还原抛物面反射原理,巧妙串联数学史与物理光学知识。课堂设置 " 燃烧镜是否真实可行" 的思辨议题,引导学生探究轨迹奥秘。在“猜想—验证—拓展”的探究闭环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切线方程推导与轨迹求解的核心方法,更深入理解抛物线光学性质在射电望远镜、太阳能灶等领域的应用逻辑。本节课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突破传统几何教学框架,设置思维进阶任务:从特殊焦点弦到一般弦位置的拓展中,发现“任意弦端点切线交点与弦中点连线与对称轴平行”的普适规律;在逆命题探究,触及极点极线理论雏形;在类比圆锥曲线环节,异同分析中感悟数学统一性;在历史与科学、猜想与实证的交织中,诠释了“思维生长比知识传递更重要”的教育真谛。
(三)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
在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赋予了创新与活力,正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课堂范式,引领师生走向教学相长的新境界。以《三角函数》专题复习设计为例。课上我借助 DeepSeek、Kimi、豆包等 AI 工具,以独特的提问方式开启复习之旅。“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要进行三角函数复习,请结合近几年全国高考的要求,给我出一份三角函数复习的复习纲要。”AI 瞬间响应,一份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复习纲要跃然屏幕。从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到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再到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再到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每个板块都依据高考要求进行了详细梳理,为学生们勾勒出清晰的复习脉络。随后,我又对Deepseek 问:“我是一名高一学生,请给我总结近几年高考出现的三角函数题型。” A I 迅速整合历年高考真题数据,罗列出边角互化问题、三角换元、最值问题解法、图形类问题等常见题型,并附上经典例题。这些精准生成的内容,让学生们对高考考点一目了然,复习更具针对性。有了 AI 提供的丰富资料,课堂互动环节精彩纷呈。我将搜索出的题目展示给学生,鼓励大家积极思考、踊跃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扮演着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耐心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们不仅巩固了三角函数知识,更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结语
总之,数字赋能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从“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学”,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优化学生思维过程。同时,智慧课堂将课堂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立场”贯穿课堂教学,关注到每一个人,关注到每一个微小的数据。因此高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设计,全面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和信息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切实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宫炳成 , 林红玲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学改革的应然性 [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5):138-143,156.
[2] 苏琰李. 数字校园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及其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新课程(下),2023(10):113
本论文系 2024 年江苏省中小学课程教学深化改革基金项目《数字赋能高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申报日期 2024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