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环境下国有企业对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探析

作者

张迪

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的普及,企业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化,这对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具备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虚假信息以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问题也给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企业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不仅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探讨新媒体环境中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可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教育内容滞后与青年需求脱节的问题及创新路径

(一)教育内容时效性不足且缺乏针对性

部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停留于传统理论范畴,未及时纳入新时代重大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对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员工关注的社会热点及职业发展需求响应不足,缺少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致使教育内容与青年认知习惯脱钩,难以契合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构建动态化与场景化的内容体系

依托新媒体互动与传播特性,将政治理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短视频、动漫、H5 等可视化资源,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案例与社会热点事件设计教育主题,以互动体验式教学呈现理论在岗位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针对青年碎片化学习特点开发轻量化教育内容,同时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推送热点事件解析,以“理论知识 + 企业案例 + 实时热点”模式强化内容时效性,提升青年员工参与感与共鸣度[1]。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教育内容滞后于青年认知需求

部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局限于传统理论范畴,未及时融入新时代理论成果,如未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企业实际结合,也未纳入“二十大”精神等最新理论内容,对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关注的社会热点、职业发展需求缺乏回应,缺少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例如未针对青年员工关注的职场沟通、技能提升等问题设计教育内容,致使教育内容与青年认知习惯不符,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教育内容呈现形式单一,多以文字文档为主,未转化为青年喜爱的短视频、动漫等可视化资源,无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点。

(二)教育方式单一且互动机制缺失

企业对集中授课、幻灯片演示等单向传播模式存在过度依赖情况,在运用线上课程、互动论坛、微课等新媒体工具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教育者和青年员工之间缺少实时反馈途径,使得青年员工在教育进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参与的积极性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部分企业没有借助微信学习群、线上直播等平台开展互动式学习活动,这就造成信息的双向交流无法达成。教育方式未能与青年员工 “碎片化” 的学习习惯相契合,单次授课时长偏长,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在新媒体环境下难以满足学习需求,最终致使教育成效不理想。

(三)教育主体单一与评估机制滞后

教育主体多为企业内部政工干部,外部专家学者、优秀青年员工等多元力量鲜少参与其中,协同育人格局尚未构建,企业既未邀请外部专家开展线上讲座,也未倡导青年员工交流学习心得与工作经验,致使青年员工视野拓展受限,评估机制多采用事后总结模式,缺少对教育过程的实时监测及大数据剖析,教育策略难以及时优化调整 [2]。部分企业未借助在线问卷调查、实时反馈系统等途径采集员工反馈,难以精准评估教育成效,使得教育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欠佳,无法契合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三、基于新媒体环境的解决路径

(一)构建动态化与场景化的内容体系

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把政治理论转化成契合青年认知规律的可视化素材,用短视频解读“二十大”精神,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实例打造 3 分钟微党课,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岗位实践中的体现;设计 H5 互动页面模拟安全生产决策状况,让青年员工在交互体验里领悟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基于青年碎片化学习特性,于企业微信公众号创设“热点思政”板块,每周依据社会热点事件,剖析理论内涵与企业使命的关联,达成“理论知识、企业案例、实时热点”三维融合,收集青年员工工作中面临的团队协作、创新挑战等典型问题,改编为情景剧本或动漫短片,提升教育内容的贴近度与感染力。

(二)打造数字化互动教育矩阵

借助智能学习系统构建线上教育阵地,按照青年员工岗位需求与兴趣偏好,智能推送专属学习资源,技术岗位着重推送创新理论,管理岗位则聚焦团队建设思想,打造微信学习群、钉钉互动论坛等社交化学习场域,倡导员工分享工作中的思政实践范例、党员在项目攻坚时的先锋表现,营造“全员参与、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定期开展线上直播党课,设置“连麦答疑”“弹幕互动”环节,即时解答青年在职业发展、价值观等方面的困惑。线下组建“新媒体研学小组”,围绕线上课程内容展开案例研讨,就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探究“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路径,实现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青年参与热情与实践能力。

(三)建立多元协同与数据驱动的工作机制

邀请高校思政专家、行业优秀企业家开展线上讲座,以“云端论坛”形式分享前沿理论与实践经验,如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阐释“新发展理念”在企业的落地途径,组织新能源领域模范讲述创业历程中的价值观坚守 [3]。发掘企业内部青年骨干力量,鼓励其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岗位创新故事”,将一线实践转化为教育资源,利用在线问卷系统实时采集青年学习反馈,分析课程完课率、互动频次等行为数据,如通过后台数据发现某期“职场沟通”微课转发量较高,可据此增加同类主题内容开发,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青年思想动态图谱”,识别职业规划焦虑等普遍性困惑,针对性调整教育策略,推动教育优化转型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需突破传统模式束缚,以动态化内容适配青年认知特点,以数字化互动激活教育生态体系,以多元协同机制凝聚育人工作合力,将政治理论转化为可视化场景呈现,把单向传播升级为双向互动交流,让经验决策转向数据驱动模式,既能够强化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又可以激发其岗位实践中的责任担当意识。未来国有企业应持续借助新媒体技术迭代教育范式,在破解“内容滞后、互动缺失、评估粗放”等现实问题过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成长成才、企业改革发展同频共振,为培养兼具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产业人才筑牢思想根基。

参考文献

[1] 刘清林 .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N]. 河南经济报 ,2024-05-11(011).DOI:10.28362/n.cnki.nhncx.2024.000441.

[2] 任刚 . 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4,45(12):210-212.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72.

[3] 吴小晋 .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创新探析 [J].教育界 ,2020,(0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