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中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的集成应用及效益评估
李鑫
身份证 513822199411180014
一、引言
工程测量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对后续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工程测量方法在面对大规模、复杂地形区域时,往往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高效存储、管理与分析,而遥感(RS)技术可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二者的集成应用为工程测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显著提升了工程测量的能力与水平。
二、GIS 与 RS 集成的技术方法
(一)数据融合技术
GIS 与 RS 数据在格式、坐标系等方面存在差异,数据融合技术通过对不同来源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格式转换、坐标统一等操作,将 RS 获取的影像数据与 GIS 中的矢量数据、属性数据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合,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例如,在某城市工程测量项目中,将RS 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与 GIS 中已有的道路、建筑等矢量数据进行融合,使数据信息更加丰富全面。
(二)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
在 GIS 支持下,利用专业影像处理软件对 RS 影像进行几何纠正、辐射校正等处理,提高影像质量。同时,通过图像分类、目标识别等分析方法,从影像中提取道路、水系、植被等专题信息,并将其与 GIS 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与更新。如在山区工程测量中,借助影像处理技术从RS 影像中准确提取地形地貌信息,为工程规划提供依据。
(三)空间分析技术
集成系统充分利用 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将 RS 获取的动态信息与 GIS 中的静态地理数据相结合,进行空间分析。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通过叠加分析 RS 影像中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与 GIS 中的地形、土壤等数据,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科学依据。
三、GIS 与 RS 集成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一)地形测绘
传统地形测绘工作量大、效率低。利用 RS 技术可快速获取大面积地形的影像数据,通过立体像对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 GIS 的空间分析与制图功能,能够高效、准确地绘制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在大型水利工程的地形测绘中,RS 获取的影像数据经处理后,在 GIS 平台上生成高精度 DEM,为水利工程的选址、设计提供了详细的地形信息,相比传统测绘方法,大大缩短了测绘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地质灾害监测
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威胁工程建设安全。RS 技术可定期获取监测区域影像,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影像,分析地表形变、植被覆盖变化等信息,及时发现潜在地质灾害隐患。GIS 则用于对监测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建立地质灾害模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在某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中,利用 GIS 与 RS 集成技术对沿线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提前发现了一处潜在滑坡区域,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保障了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
(三)土地利用规划
在工程建设前期的土地利用规划中,RS 影像可直观呈现土地利用现状,包括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等分布情况。GIS 通过对土地利用数据的空间分析,结合地形、交通等因素,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类型、确定工程建设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城市新区规划中,运用 GIS 与 RS 集成技术,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与未来发展需求,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工程进度监测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 RS 定期获取工程区域影像,对比施工设计图,可直观了解工程进度,如建筑物建设进度、道路铺设进度等。GIS 则可将工程进度信息与施工计划、资源配置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进度滞后、资源浪费等,并进行调整优化。在大型桥梁建设项目中,借助 RS 影像与 G I S 平台,实时监测桥梁建设进度,确保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
四、GIS 与 RS 集成应用的效益评估
(一)经济效益
提高工作效率:传统工程测量方法在大面积区域测量时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GIS 与 RS 集成应用大大缩短了测量周期,减少了人力成本。例如,在地形测绘中,传统方法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而集成技术仅需数周即可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程能够更快进入下一阶段,节约了时间成本。
降低测量成本:减少了实地测量工作量,降低了对测量设备的依赖,同时避免了因传统测量方法可能产生的错误与重复工作,降低了测量成本。如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无需大量人员实地巡查,通过 RS 影像与 GIS 分析即可完成监测任务,节约了人力与设备投入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全面分析,合理规划工程布局,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来经济效益。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利用集成技术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增加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保障工程安全:在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提前发现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措施,保障了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人员与财产安全,减少了灾害造成的社会损失。
促进科学决策:为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推动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基于 GIS 与 RS 集成数据制定的规划方案更加符合城市发展需求,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与居民生活质量。
(三)环境效益
减少环境破坏:在工程选址与规划中,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分析,合理避开生态敏感区域,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保护了生态平衡。
支持环境监测:RS 与 GIS 集成技术可用于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促进了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大型矿山开采工程中,利用该技术监测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时进行生态恢复,降低了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结论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的集成应用为工程测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在地形测绘、地质灾害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工程进度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效率与精度。通过对集成应用的效益评估可知,其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GIS 与 RS 技术将不断发展完善,其集成应用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将为工程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雪 , 李晓菲 . 测绘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6):96-98. 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5.03.231.
[2] 焦晓磊 . 工程测量中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的应用 [J]. 信息记录材料 ,2022,23(8):146-149.
[3] 黄堃 , 陈敬文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C]//2024 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2024:1-4.
[4] 王琳琳 .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实践 [J]. 中国金属通报 ,2021(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