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热轧钛合金薄板表面质量控制与缺陷预防措施

作者

李冬

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201

一、引言

在当今高端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钛合金薄板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以及耐高温性等,在航空航天、化工等众多关键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在钛合金薄板的生产过程中,热轧环节的表面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着薄板后续的加工及使用性能。一旦表面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降低产品的合格率,还可能给相关应用行业带来潜在安全隐患。鉴于此,深入研究热轧钛合金薄板表面质量控制以及相应的缺陷预防措施,对于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各行业可靠应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系统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二、热轧钛合金薄板表面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热轧钛合金薄板的表面质量受多维度因素综合作用。轧制工艺参数方面,轧制温度直接影响材料的变形抗力与氧化行为,高温易引发严重氧化,而低温则可能导致塑性变形不足;轧制速度过快会加剧摩擦热效应,影响表面光洁度;压下量分配不合理则易诱发应力集中与不均匀变形。坯料原始状态是另一关键变量,母材化学成分偏析、内部冶金缺陷(如气孔、夹杂)会降低材料均匀性,而表面氧化皮厚度、清洁度直接影响轧制过程中的界面接触状态。设备性能同样不可忽视,轧辊表面磨损会形成微观沟槽,导致板材表面划伤;轧机刚度不足则会引发轧制力波动,造成厚度偏差与表面褶皱;冷却系统设计缺陷还可能导致局部温度不均,诱发热应力裂纹。此外,轧制环境中的湿度、粉尘污染等外部因素也可能通过加速氧化或引入异物颗粒,对表面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三、热轧钛合金薄板常见表面缺陷类型

热轧钛合金薄板生产中,受多因素影响会出现多种表面缺陷,以下分析三种典型缺陷:

(一)划伤缺陷

划伤是轧制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缺陷,产生原因包括轧辊或导卫装置磨损形成凸起、轧制时异物嵌入辊缝、坯料运输中碰撞产生擦伤等。划伤会破坏薄板表面完整性 [1],降低耐腐蚀性,还会成为后续加工裂纹起始点,某钛加工厂因导卫装置磨损致划伤缺陷占总缺陷 2 8 % 。

(二)裂纹缺陷

其产生机制复杂,是轧制时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共同作用结果。轧制温度低、压下量分配不合理、坯料内部冶金缺陷等都易引发裂纹,会严重降低薄板力学性能尤其是疲劳强度,需严控轧制温度 - 速度窗口及优化坯料质量来预防。

(三)氧化皮压入缺陷

与加热和轧制工艺相关,加热时坯料表面生成氧化皮,若轧制前未彻底清除或轧制中剥落压入板材表面便形成该缺陷,影响外观和涂覆工艺,采用高压水除鳞技术可降低氧化皮残留量。

这些缺陷反映了轧制系统各要素不匹配,应建立多参数协同优化控制体系,精准控制表面质量。

四、热轧钛合金薄板表面质量控制与缺陷预防措施

为控制热轧钛合金薄板表面质量,构建涵盖工艺优化、坯料管理、设备维护三方面的预防体系:

(一)轧制工艺参数优化

温度 - 速度协同,建动态温度补偿模型,终轧温度控在 - ,用阶梯式降速轧制,降摩擦热。

压下制度经有限元模拟优化,首道次压下率 1 5 % - 2 0 % ,后续递减,某企业应用后裂纹缺陷率从 4 . 2 % 降至 1 . 1 % 。

采用含 高温轧制油与分段式气雾冷却系统,均匀界面温度。

(二)坯料质量精细化管理

精准调控化学成分,严控 Fe、O 元素含量,添加 C r 改善抗氧化性。用 “碱洗 - 酸洗 - 机械抛丸” 处理,控氧化皮厚度与粗糙度,某钛厂借此减少氧化皮压入缺陷 7 3 % 。

坯料真空包装存储,控湿度防二次氧化。

(三)设备维护与在线监测

轧辊状态管理,建磨损预测模型,超粗糙度及时修磨,用激光熔覆修复微裂纹。

配置高精度轧制系统实时补偿轧制力波动。

部署线激光扫描结合AI 视觉算法,实现缺陷 1 0 0 % 在线识别分级。

综合这些措施,能使薄板表面质量达相关标准 Ⅰ 级要求,某军工企业应用后产品合格率提升,单吨成本下降。

五、实施质量控制与预防措施后的效果及意义

通过多维度协同控制措施的系统实施,热轧钛合金薄板的表面质量与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一)质量指标提升

表面缺陷密度:采用在线检测系统后,划伤缺陷检出率从人工抽检的 6 3 % 提升至 100 % ,缺陷密度由 1.2 个 降至 0.3 个 ,达到 ASTMB265 - 2023 标准的航空级要求 [2]。

氧化皮残留量:高压水除鳞技术使氧化皮残留量从 降至 ,表面清洁度满足精密焊接工艺要求[1]。

力学性能均匀性:优化轧制参数后,板材抗拉强度标准差从 缩小至 ,延伸率波动范围由 5 . 2 % 收窄至 3 . 1 % 。

(二)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

合格率提升:某钛加工企业实施该体系后,产品综合合格率从 8 7 . 5 % 提升至 9 5 . 8 % ,年增产优质薄板 1200 吨,新增产值 1.4 亿元。

成本优化:通过工艺优化减少废品损失,单吨生产成本下降 1 5 % ;轧辊寿命延长 4 0 % ,年节约维护费用 230 万元。

生产周期缩短:轧制节奏加快 12 % ,订单交付周期从 45 天压缩至 32天,显著提升市场响应能力。

(三)行业应用价值

高端制造需求满足:薄板用于飞机蒙皮,裂纹萌生周期延长。

技术推广效应:该控制体系已被 家钛加工企业借鉴应用,推动行业表面质量控制技术整体升级,促进钛合金在海洋工程、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新应用开发。

绿色制造贡献:通过优化冷却润滑系统,还实现吨材能耗降 8 % 、用水减 1 9 % ,契合 “双碳” 战略。

(四)研究启示

验证 “工艺 - 材料 - 设备”协同控制有效,但高温轧制界面摩擦学行为、微裂纹检测精度有待深入研究,为后续研究及智能制造奠定基础。

六、结论

本文围绕热轧钛合金薄板表面质量控制难题,经理论与实践构建起工艺优化、坯料管控、设备维护的协同控制体系。结果显示,优化轧制参数使裂纹缺陷发生率降 7 3 % ,高压水除鳞技术让氧化皮残留量减少 78 % ,在线检测系统使划伤检出率达 100 % ,产品合格率升至 9 5 . 8 % ,满足高端领域要求。

不过,研究尚存局限,如高温轧制界面摩擦行为理论模型及微裂纹检测精度方面有待改进。未来可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与深度学习算法,深入探究钛合金热轧本构关系,研发智能化表面质量预测系统,为其智能制造筑牢理论和技术根基,推动行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龙 , 盛长健 , 王弼勇 . 钛合金薄板类零件精度控制方法研究 [J].消费导刊 ,2020(2):128.

[2] 苟曼曼 , 孟利军 , 张浩 , 等 . 钛合金薄板弯曲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J].湖南有色金属 ,2024,40(6):70-73.

[3] 孙梦桐 , 郭金榜 , 高飞 , 等 . 轧制工艺对 TA15 钛合金板微观组织及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J].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4,45(3):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