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昌宁县松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杨艳梅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观音山国社合作林场
摘要:针对昌宁县近几年来松茸产量、质量逐年下降的情况,为了使松茸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昌宁县松茸分布、种类、产量及经营管理情况等调查研究,结合工作中得来的一些经验,通过查阅一些关于松茸促繁的资料,分析了制约松茸持续发展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松茸 可持续发展出 思路
一、松茸的概况及价值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S.Ito et Imai)Sing]学名松口蘑,又名松蕈、鸡丝菌等,是世界珍稀名贵食用菌之一,有“蘑菇之王”之美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以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而在我省主产于香格里拉、楚雄、大理、昆明等地州市。
松茸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松茸中含有的蘑菇核糖核酸,可以诱发机体产生干扰素,从而抑制某些病毒的繁殖。此外,松茸还含有葡聚糖、甘露糖等物质,具有抗肿瘤活性,对艾氏瘤的抑制率约为70%。
松茸是一种重要的树木菌根菌,是典型的共生菌,需与树木根系共生。因此,松茸生长与森林息息相关,松茸促进树木生长,而森林也成为松茸的可靠依托。
松茸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珍贵食用菌。在云南市场上每千克鲜品约200-400元,高者可达2000-3000元,甚至3000元以上。据载1996年我国出口松茸6116吨,换汇达8222万美元,不少人成为松茸积极经营者,更有不少群众因采卖松茸而脱贫走向富裕之路。仅以云南省而言每年松茸出口松茸约1040吨,相当于全国出口量的1/6,年创汇约4220万美元。在一些松茸主要产区,松茸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给地方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二、昌宁县松茸的概况
在昌宁县,栎松茸主要分布在漭水乡(天堂林场)和珠街乡(八卦山林场),产茸面积约为12400亩,年产量约为1000公斤。产茸地的海拔在2200m—2400m之间,产茸地的共生树种主要以栎类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而栎松茸斑柄变种集中产于更戛乡,当地群众都将它叫做松茸,经销商也以松茸的名称收购和在国内营销,年收购量可达1吨。该变种虽然不能出口,但在国内有市场,除在当地松茸销售外,还加工成盐渍品或烤干后向外地销售,也有的将其加工成“松茸”罐头在省内或国内销售。
三、降质、减产的原因分析
1、松茸适生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近年来,很多群众除了奉行“靠山吃山”外别无致富他途,于是出现了偷盗、哄抢、毁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从而得到短期的一定经济效益。这样一来松茸林地的生态环境都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旦大气候稍有变化,林中小气候变化则更大,特别是温度、湿度等直接相关的因子的变化,会极大影响松茸的产量、质量。和当地群众了解到在10多年前的松茸平均要比现在的大1倍左右,常有人采到200克以上的松茸。此外,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松茸受各种病、虫害及鸟类危害的机率会大大增加。
2、采收方法不科学合理。
商品松茸必须要求是有一定长度未开伞的幼茸,然而大多数采集者为了眼前利益,也抢采价值不大的不合格的伞菌和幼茸,更有甚者连未出土的“菇蕾”也尽数采收,笔者亲眼看到许多未成熟幼茸被采收。这种不合理的采收方法不仅不能提高经济效益,反而会因为质量下降而减少收益。还会因为毁坏了菌塘影响松茸的来年繁殖,不仅减少当年产量而且会危及来年产量。
3、科技管理水平不高
首先管理模式不能和现行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有的地方还存在谁采谁收都可以的无权属松茸,这就必将导致乱采乱收的现象发生,从而致使采收不合格松茸和损坏茸塘行为出现。其次管理缺乏制度化、法治化,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不科学不合理的采收方式,偷盗、哄抢松茸的行为时有发生,管理经营者虽然也用法律手段来遏制不法行为,但古老的随意采摘松茸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法律惩治起不到预期效果。
四、松茸可持续发展思路
松茸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就是推行人工促繁和寻求人工培植技术上,人工促繁技术是一种促进松茸发展和提高林地产量的有效方法,是利用生态学原理,采取人为手段或措施,尽量满足松茸生长与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松茸质的提高和量的增长。
1、对现有松茸林地实施科学封育。
结合封山育林,切实可行的做好“封山育茸”,在封山范围内禁牧、禁伐、禁猎、禁止砍柴和禁止用火,让森林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尽快改变谁采谁收、谁见谁采的放任自流现象,对出产松茸的林地实行谁有谁管,谁管谁收的原则来真正达到“社会林业:森林拥有者拥有松茸产权和优先采收权,可采取自采或委托他人代采,在松茸权属拥有者不便自主经营时,可采取承包经营模式,但必须要做好监督指导工作,行政管理机构必须做好技术讲解宣传和依法行政,确保不出现有经营权属的单位或个人乱采乱挖、不留种等不有利于松茸可持续发展行为。
2、预防和防治病、虫害及鸟类危害。
由于消费者对松茸产品质量的要求很高,所以无病、虫害及农药残留,就成了质量的重要部分。对照相关资料,笔者发现松茸病害主要有青霉病、镰刀病和萎缩病,虫害主要有果蝇和甲虫。
在病、虫害及鸟类危害的预防和防治上要加大研究力度,可选用高效、低毒性、低残留的保护剂来预防和防治病虫危害;在鸟类危害的防治上可采用假人驱赶和菌塘掩护措施。
3、加大科学研究力度。
首先,加大对半人工模拟栽培的研究力度,解决市场供需存在的矛盾,逐步开展人工栽培研究,最终达到减轻野生资源的受破坏压力。其次,着重要把科学技术全力投入到人工促繁上,解决采收技术、病虫害防治和保鲜加工等存在的种种问题,改变“重采不重收”的现状。
4、松茸管理制度化,采收、管理专业化。
推进依法制林,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保护松茸资源可续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律保障。要完善科研体系、技术推广监督体系、科教培训和科技管理体系在内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一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法规教育的专业采收、管理队伍,加强保护意识。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用制度来管好人,用人来促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数字林业”,实现林业管理革命和林业信息化,从而推陈出新动松茸产业的上档升级。
总之,把昌宁松茸产业办成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新型产业,是人民利益之所在,把人们的行为引导和规范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松茸的跨越式发展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弓明钦、陈羽、王凤珍[封山育茸 致富之路](二○○一年九月调查研究材料)。
2、曹嘉相[保山市首次松茸资源调查报告](二○○五年十月保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保山市野生食用菌调查办公室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