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驾驶场景下机动车性能司法鉴定要点分析

作者

李代亮 薛中生 张续明

山西中宇司法鉴定中心 030021

引言

智能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机动车的运行模式和事故形态。随着自动驾驶功能的不断升级,机动车事故的责任认定变得更加复杂。传统机动车性能司法鉴定方法主要针对人工驾驶,难以完全适应智能驾驶场景。在智能驾驶模式下,车辆的决策系统、数据记录以及人机交互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事故的发生和责任划分。因此,亟需更新和完善司法鉴定方法,以应对智能驾驶带来的新挑战。本文聚焦智能驾驶场景下的机动车性能司法鉴定,分析其技术难点、证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并探讨鉴定标准的适用性,为相关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一、智能驾驶场景下的机动车性能鉴定技术难点

1.1 自动驾驶系统功能鉴定的复杂性

自动驾驶系统是智能驾驶的核心,其功能鉴定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算法高度复杂,涉及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融合和实时处理。例如,车辆需要通过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并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决策。其次,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等级划分不明确,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在事故中的责任划分存在差异。

1.2 数据采集与存储的完整性

数据是智能驾驶司法鉴定的关键证据来源。然而,数据采集与存储的完整性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智能驾驶车辆产生的数据量巨大,包括传感器数据、车辆行驶数据和人机交互数据等。这些数据的采集需要依赖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数据记录系统,但这些系统可能存在故障或被篡改的风险。其次,数据的存储方式和格式多种多样,不同厂商的车辆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标准,导致数据的兼容性和可读性问题。

1.3 人机交互界面的鉴定要点

人机交互界面是智能驾驶车辆中人与车辆交互的重要环节。在司法鉴定中,人机交互界面的状态和操作记录是判断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例如,驾驶员是否正确使用自动驾驶功能、是否及时接管车辆等,都与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有关。鉴定人员需要关注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是否存在误导驾驶员的操作提示。同时,还需要分析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的操作记录,如是否频繁操作界面、是否在关键时刻进行了错误操作等。

二、智能驾驶场景下机动车性能司法鉴定的证据收集与分析

2.1 事故现场勘查与证据固定

事故现场勘查是机动车性能司法鉴定的基础环节。在智能驾驶场景下,事故现场勘查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除了传统的车辆损坏情况、道路状况和交通标志等证据外,还需要重点关注车辆的电子设备状态。例如,检查车辆的传感器是否损坏、数据记录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等。同时,事故现场的环境因素也需要记录,如天气状况、光照条件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在证据固定方面,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如拍照、录像、绘制现场图等,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2 多源数据融合与证据链构建

智能驾驶车辆产生的数据来源广泛,包括车辆自身的传感器数据、车载信息系统数据、外部交通设施数据以及云端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是构建完整证据链的关键。鉴定人员需要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以还原事故发生时的真实情况。例如,通过将车辆的行驶数据与传感器数据相结合,可以判断车辆在事故发生前的行驶状态和周围环境。同时,结合外部交通设施数据,如交通信号灯状态和道路监控视频,可以进一步验证车辆的行驶行为是否符合交通规则。在证据链构建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有力支持。

2.3 专家证词与技术鉴定意见的结合

在智能驾驶司法鉴定中,专家证词和技术鉴定意见的结合至关重要。专家证词可以为鉴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解释,帮助法官或仲裁人员理解复杂的技术问题。例如,专家可以解释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原理、数据采集的可靠性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合理性等。技术鉴定意见则基于科学的鉴定方法和数据分析,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客观依据。鉴定人员需要与专家密切合作,确保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专家证词和技术鉴定意见需要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为司法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智能驾驶场景下机动车性能司法鉴定标准与规范

3.1 国内外智能驾驶鉴定标准的现状与差异

目前,国内外在智能驾驶鉴定标准方面都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美国的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指南和欧洲的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标准等。这些标准主要关注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安全、数据记录和人机交互等方面。在国内,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鉴定标准也在逐步建立。

3.2 智能驾驶鉴定标准的适用性分析

智能驾驶鉴定标准的适用性是确保司法鉴定公正性和科学性的关键。在实际鉴定中,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定标准。例如,对于涉及自动驾驶功能的事故,需要参考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标准来判断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同时,还需要结合数据记录标准和人机交互标准,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在适用标准时,还需要考虑标准的时效性和更新情况。由于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迭代,鉴定标准也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鉴定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标准的动态,确保在鉴定过程中使用最新的标准。

3.3 智能驾驶鉴定标准的完善建议

为了更好地应对智能驾驶司法鉴定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鉴定标准。首先,需要加强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减少国内外标准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智能驾驶鉴定标准的国际化。其次,需要加强对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标准制定。例如,制定更加严格的功能安全测试标准和数据加密标准,确保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四、结语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为机动车性能司法鉴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智能驾驶场景下的技术难点、证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以及鉴定标准的适用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自动驾驶系统功能的复杂性、数据采集与存储的完整性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鉴定要点是当前司法鉴定的关键。同时,多源数据融合与证据链构建、专家证词与技术鉴定意见的结合,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内外智能驾驶鉴定标准的现状与差异也对司法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完善鉴定标准和规范,可以更好地应对智能驾驶带来的新挑战,为智能交通时代的法律保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聂卓睿 , 陈江宏 , 林巧薇 , 等 . 防患危险驾驶的非机动车智能安全设备设计 [J]. 福建交通科技 ,2024,(07):115119.

[2] 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576). 机动车驾驶人考场检查智能终端通用技术要求 :GA/T17702021[S].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3.

[3] 孙建利 , 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技术智能评估技术 . 浙江省 , 公安海警学院 ,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