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及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

秦云光

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 江西 南昌 330029

摘要: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涵盖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与数据分析六个方面。高中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立足高效课堂,积极参与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学科活动,经历多元的数学探究、思考与实践。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建构者与组织者,应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探究、应用高效教学方法,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在高效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以实现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效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1 当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与高效课堂建构现状

题海战术依旧影响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由于学生需要在不久的将来迎接高考挑战,为培养其应试能力,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题海战术,在课堂内外要求学生完成大量习题。但是,题海战术模式下,由于没有对习题进行精心选择,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向学生提出存在固定解答方式的习题。学生发现其固定解答方式后,形成应用解题模板的习惯,思维定式就会在不经意间形成,对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会形成一定的制约[1]。此外,少数教师局限于传统教学思维,没有形成清晰的高效课堂建构意识,尚未建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和习惯,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创新,而是以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思维与方法,并未为其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由于实践不足,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与运用存在一定局限,思维无法被全面调动起来,难以形成更加丰富的数学探究情感体验,也影响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实现,降低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2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与教学

2.1 精选生活素材,还原数学情境,促进数学抽象

生活是将数学知识抽象出来的主要载体,数学抽象是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数学学习必须形成的一项品质,迁移运用生活经验是高中生在课堂高效探索知识的常见方式。由此可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构与教学,教师应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搭建桥梁,精选生活素材,根据教材通过生活抽象得来的知识,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中收集教学资料,将所收集资料应用在课堂建构中,还原数学生活情境,设计“观察生活情境———挖掘数学信息”的数学探究过程,促使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自主抽象出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其通过分析生活现象发现数学的一般结构和规律,运用数学语言解释所发现信息。经历此番活动,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自然能够得到提升。此外,为加深学生对数学课堂情境的理解,提高其观察情境、分析情境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观察生活的任务,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象、搜集实物等情境创设材料。当学生观察所得、搜集所得与课堂情境一致时,其观察、分析课堂情境的效率便能提升至新的高度,以此助力高效课堂教学,进一步促进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发展。

2.2 完善解题活动,杜绝题海战术,促进逻辑推理

高中数学逻辑推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应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理性精神和思维品质,而有逻辑的思维通常体现在解题活动中,在解题活动中寻找论据、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提升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立足于此建构高效课堂,应紧密联系课程内容设计解题活动,促使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从一般到特殊”以及“从特殊到一般”两种主要逻辑推理思维,锻炼对应能力。

但是,解题活动能否显著促进高中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取决于“问题”的深度与难度,若教师只是在解题活动中提出浅显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浮于表面,定然会对素养的发展形成限制。教师应杜绝题海战术,避免盲目、随意地设计解题活动对应问题,精选问题资源,保证其难度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现状,满足学生逻辑推理素养发展需要[2]。对此,历年高考数学真题的价值凸显出来。教师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可以在历年高考真题中筛选问题,通过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答案展开综合性的逻辑推理和分析。比如,利用2021年新高考Ⅰ卷数学试题在湘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必修)教材“随机抽样”一课中建构高效课堂,根据试题“有六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随机取两次,每次取1个球。甲表示事件:第一次取出的球上数字是1,乙表示事件:第二次取出的球上数字是2,丙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上的数字之和是8,丁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上的数字之和是7”,设计解题活动,要求学生推理分析甲、乙、丙、丁四个事件之间存在的“相互独立”关系。学生进行解题,充分调动逻辑推理思维,真题的价值得以发挥,核心素养落实到高效课堂中。

2.3 理论实践一体,搭建数学模型,促进数学建模

综合性的数学课堂实践活动能够为高中生提供搭建数学模型的平台,进而促进其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发展。这说明对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与教学,教师应重视实践价值,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堂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搭建数学模型、探究实践成果。比如,在湘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必修)教材中,基于“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理论课,联系现实生活,拓展“探究急刹车的停车距离影响因素,构建数学模型”综合性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分析影响急刹车停车距离的因素,先利用生活语言描述其规律模型,再对数学规律作出假设,确定模型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最后运用函数数学模型解释急刹车中的“停车距离”规律。学生经历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感知数学模式在解决生活实践问题中的重要价值,形成建模思维,是增强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并且,严谨的数学运算蕴含在模型建构中,有助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建构高效课堂是必行之策,学生想要成为新时代的数学人才,必须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摒弃落后的教学手段,广泛探究先进教学方法,大胆创新高效教学过程,全面打造有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空间,将核心素养教学落在实处,为新时代培养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三元.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反思[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29.

[2] 张银.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