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传统文化教学创新策略

作者

李讷

西昌星河学校 615000

引言

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更新,数学教育不再单纯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能力,它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而在传统文化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是对他们全面发展的促进。因此,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探索之一。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传统文化在其中的渗透不仅能丰富数学的内涵,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跨学科的视角,增强他们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数学思想、古代数学家智慧以及中国传统节令与数字等内容,这些内容与数学本身具有天然的联系,可以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提出创新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又能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形成更加全面的核心素养。

一、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内在联系

数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遥远。中国古代数学不仅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数学思想和方法也深刻影响了现代数学的发展。例如,《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典籍,书中阐述了许多与今天的代数、几何相关的内容。传统文化中的数字思想、算术方法、几何形状的研究和应用等,都能为现代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的知识,还能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象形文字、数字的起源以及古代数学家对于数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概念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例如,中国的“九章算术”系统,以及中国古代的《孙子算经》等经典数学著作,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与现代数学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传统文化的传递,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具体的数学方法,还能领悟到数学背后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游戏化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游戏化教学相结合,则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中国传统节日、历史人物等相关的数学游戏,如通过“春节数字谜语”让学生猜测和计算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数字,并通过这些游戏深入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帮助学生通过娱乐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加深他们对节日和文化背景的理解,从而实现数学与文化的双重学习目标。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能够学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这种形式不仅理解了数学知识,还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成语也是游戏化教学的重要素材。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与“成语数字游戏”相关的活动,通过成语中的数字暗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组合与运算方法。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中的“三”字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三的倍数和相关运算,而“百发百中”的“百”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100 以内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形成更加全面的核心素养。通过结合传统文化的教学元素,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既获得数学知识,又增强了对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这种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三、利用数学思想进行跨学科整合

在小学阶段,数学并非孤立存在的学科,而是可以与语文、历史、艺术等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整合。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可以在教授几何图形时,结合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探讨如古代宫殿、庙宇等建筑中所使用的对称性和比例关系。通过这一跨学科的整合,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几何的基本概念,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此外,数学中的统计和概率问题也可以与传统文化中的节令活动结合。例如,通过分析春节期间的庙会活动、春节消费数据等,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还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背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

四、实践案例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案例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例如,在学习“图形与空间”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中国传统的窗花艺术,让学生通过剪纸活动来理解对称、旋转等几何概念。通过手工制作和游戏设计,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中国传统乐器相关的数学问题,如通过分析鼓、琴、笛等乐器的频率和节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比例、分数等概念。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频率与节奏的关系,进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些具体的案例和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际应用,还能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同时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和数学的双重兴趣。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培养数学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五、结论

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数学教学的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核心素养。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创新能力和文化认同感,促进其全面素质提升。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应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合方式与创新策略,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贾仁彧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J]. 学苑教育 ,2024,(34):13-15.

[2] 陈炜 . 基于跨学科思想的小学数学分数教学设计与实施 [J]. 新课程 ,2024,(33):161-163.

[3] 高方辉 . 大概念引领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J].新课程导学 ,2024,(33):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