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

作者

桂艳春

永州市第五中学 42510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等。然而,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存在消极应付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的意义

在初中体育教学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意义深远。从身体层面看,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能极大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学生积极投身各类体育项目,像篮球、跑步等,可有效锻炼肌肉力量,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为健康成长筑牢根基。在心理方面,主动参与赋予学生面对挑战的勇气。当他们克服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如完成高难度动作或长跑挑战,能收获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心。而且体育活动作为释放压力的良好途径,有助于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保持积极心态。

2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学生主动参与度低的原因

2.1 教学内容方面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这是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度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枯燥。多数学校的体育课程长期围绕传统项目展开,如田径类的跑步、跳远,球类的篮球、足球等。且教学过程往往过度聚焦技能训练,形式刻板。以长跑教学为例,常年都是绕着操场周而复始地跑,缺乏变化与新意,学生很容易在反复的练习中感到乏味,逐渐丧失对体育课的期待和热情。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流行体育元素,如健身操、极限运动等,在体育课堂上鲜少出现。

2.2 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的滞后是造成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的关键问题。首先,传统教学方法占据主导地位。不少体育教师依旧遵循“讲解 -示范 - 练习”的固有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缺乏自主思考、探索和体验的机会,难以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其次教学手段不够多样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先进教学手段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却十分有限。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3 场地器材方面

场地器材条件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有着直接影响。场地设施存在不足。部分学校由于校园面积有限或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体育场地建设不完善,面积狭小,无法满足多个班级同时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

3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度的核心策略之一。首先,增加趣味性至关重要。引入趣味田径项目,不再局限于常规跑步,设计障碍跑环节,设置如跨栏、钻圈等多样障碍,让学生在充满挑战与乐趣的氛围中奔跑;开展接力比赛,以团队形式竞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团队荣誉感。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很好的趣味来源,像踢毽子,组织多种玩法,单人连续踢计数、多人围成圈传踢等,让学生感受传统运动的魅力。其次,注重实用性。教授防身术,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应对危险的技巧,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传授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知识,使学生在运动中能科学保护自己。

3.2 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关键举措。情境教学法能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足球教学中,创设“世界杯决赛”情境,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球队,身着对应队服,按照正式比赛规则进行对抗。这种沉浸式体验能极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足球技巧学习与战术配合中。

3.3 改善场地器材条件

改善场地器材条件是保障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基础。合理规划场地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学校应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特点和学生人数,科学划分区域。例如,将操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分别用于田径训练、球类运动和体操教学等。课间操时,各年级按指定区域活动,避免混乱与拥挤。

3.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的重要原则。实施分层教学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根据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将学生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对于基础层学生,降低难度,着重基本技能训练,如在游泳教学中,先从熟悉水性、基础漂浮动作开始,给予更多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使其更具趣味性、实用性和新颖性;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善场地器材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和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加强师生互动与评价激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完善的评价体系等措施,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让初中体育教学焕发活力——以弯道跑的教学为例 . 王峰 . 新课程 ,2025(10)

[2]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的控制措施探究 . 翟善彬 . 体育视野 ,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