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者

杨永兴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官寨乡中心学校 663206

引言:

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时,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法治意识极为关键。农村中学由于地理,经济等缘由,在教学实施上有着特别之处,大单元教学模式给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赋予新机遇,它冲破传统碎片化教学限制,从宏观角度整合教学内容,有益于农村学生领悟抽象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为农村学生未来发展打牢道德与法治根基。

一、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的意义

(一)构建知识体系

大单元教学把零散知识系统化,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点比较繁杂,比如部编版教材涉及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国家制度等方面,传统教学往往让学生孤立记忆知识点。而大单元教学可以梳理各个知识点的逻辑关联,当学生学习“走进社会生活”单元与“遵守社会规则”单元时,大单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明白社会生活要靠规则来有序进行,从而让学生的认知由认识社会生活现象深入到思考背后支撑这些现象的规则,构建起完整知识链条,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宽度得以提高。

(二)提升综合素养

该教学模式重视知识融合与实践应用,农村中学学生实践机会少,大单元教学可弥补此缺。以“勇担社会责任”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乡村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责任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提升沟通、协作等实践能力,加深对教材中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识与素养协同发展[1]。

(三)适应教育发展

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大单元教学符合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农村中学紧跟教育发展步伐,实施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复杂多变的需求。如部编版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道德判断力,大单元教学整合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复杂的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

二、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现状

(一)教学资源匮乏

农村中学教学资源获取上遇到难题。一是纸质资源更新慢,跟不上新教材内容,新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更新后,部分农村学校还用旧版辅助资料,新老教材教学内容脱节。二是多媒体资源难以有效获取,教师因网络条件、设备因素难以获得优质教学视频、动画等资源。

(二)教师理念滞后

一些农村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对大单元教学理念接受慢,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与知识整合。比如在“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单元教学时,教师仅按教材顺序讲解情绪类型、调节方法,未从大单元视角把情绪与情感、个人成长联系起来,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知识框架,不能灵活应用知识于生活。

(三)教学方法单一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方法大多采用讲授法,互动性、实践性教学方法应用少。在“在集体中成长”单元教学中,教师大多口头讲解集体力量、集体生活对个人的影响,缺乏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不能亲身体验集体生活,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刻认识到集体对个人品德塑造、能力提升的作用[2]。

三、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优化资源配置

充足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大单元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学校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拓展资源获取途径,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建立符合农村中学的大单元教学资源库,满足不同单元教学需要。

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国家利益至上”单元时,学校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下载国家建设成就、维护国家利益先进事迹的视频。还可搜集本地爱国人士故事、乡村发展中体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案例,整理成教学素材库,教师在教学时,播放相关视频,讲述本地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国家利益的内涵与重要性。如本地一位老党员,在乡村建设中,放弃自己外出经商的机会,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让村庄脱贫致富,这样的案例,可让学生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更新教师理念

教师是教学实施者,要改变教学理念,领悟大单元教学含义,以学生为主导,规划整合性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自主搭建知识体系。

在“生命的思考”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抛弃以往那种单一的知识讲授方式,先从大单元角度梳理教材,找到生命的珍贵、敬畏生命、生命的意义等知识之间的关联。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生命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身边有关生命坚韧、生命价值实现的故事,学生分享完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教材知识探讨生命的意义。比如学生分享了农村老人坚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尽管生活很艰苦,但是很乐意,教师便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行为对于老人自身以及乡村文化传承的意义,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从更新理念到开展教学的转变。

(三)创新教学方法

多样化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学习知识,满足大单元教学综合、实践的要求。

在“建设法治中国”这个单元教学时,老师可以采取项目式教学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出项目任务“为乡村法治建设出谋划策”,各个小组要针对乡村法治状况展开调查,包含村民的法律意识情况,乡村的纠纷解决办法等,再联系教材中的法治创建要求,公民法治素养等内容,制订可行方案。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要借助问卷调查,访谈这些手段来搜集资料,用所学知识去剖析问题,给出对策。小组通过调查得知村民对土地承包相关法律条文不熟悉,经常出现纷争,就提出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设置法律咨询点之类的方案,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学生既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操作能力,更新教学方法得以落实。

四、结论

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虽然存在困难,但是意义重大且有实践价值。优化资源分配,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更新教师观念,促进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知识应用能力,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大单元教学策略,为农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提供支持,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英. 提高站位,立足生活,精准实施——“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业依标实施 [J]. 河南教育 ( 教师教育 ),2024,(02):38-39.

[2] 石海霞.“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的农村中学法治教育发展思路[J].中阿科技论坛 ( 中英文 ),2021,(12):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