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作者

廖凤英

泰宁县第三中学 354400

当历史的厚重遇上法治的理性,当文学的诗意碰撞道德的哲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便拥有了打通时空、联结心灵的力量。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单一学科的知识框架已难以满足学生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认知需求,跨学科融合成为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必然选择。本文聚焦人教版教材典型课例,从历史文化溯源、文学情感浸润等维度切入,剖析跨学科融合如何让抽象的道德准则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体验,让冰冷的法律条文焕发出人文关怀的温度,进而为培养具有历史视野、人文情怀与法治意识的时代新人提供实践范式。

一、联结历史脉络,挖掘法治文化渊源

历史学科犹如一座蕴藏丰富法律文化遗产的宝库,它记录着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的法律制度、法治观念与道德规范的演变轨迹。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历史知识深度融合,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从认知层面来看,学生能够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轴线,清晰地梳理法治观念从古代朴素的公平正义思想,到现代完备法治体系的发展历程,理解法律制度如何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而不断演进 [1]。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更能让他们从历史纵深中领悟道德与法治的深刻内涵。从思维培养角度而言,历史思维强调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比较与评价,当学生运用这种思维去探究法治发展时,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增强法治意识,明白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根本政治制度》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带领学生开展一场跨越时空的制度探索之旅。先向学生详细介绍秦朝三公九卿制,说明其在中央集权制度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三公九卿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国家统治,这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开端。接着引入隋唐三省六部制,讲解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分工协作与相互制衡,以及六部的具体职能,展现古代政治制度在权力分配与运行机制上的进步。通过与这些古代政治制度对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借鉴了历史上政治制度中权力分配与制衡的智慧,又结合了我国国情进行创新。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模拟人大代表的选举与议事过程,对比古今政治制度,深刻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历史政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从历史角度切实理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制度自信与爱国情怀。

二、融入文学经典,深化道德情感体验

文学经典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跨越时空的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这些经典作品通过生动曲折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将抽象的道德观念、价值准则融入具体的故事场景中[2]。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学经典,能够打破传统说教式教学的局限,借助文学的感染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当学生沉浸于文学作品的世界,与书中人物同悲喜、共命运时,他们会在情感体验中对作品所传达的道德观念产生深刻理解与认同。这种从情感层面切入的教学方式,能让道德准则不再是枯燥的教条,而是转化为学生内心可感知、可触摸的精神力量,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助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友谊之树常青》的教学中,教师可选取《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宝钗之间复杂而真挚的友情故事作为教学素材。黛玉寄人篱下,敏感多愁,宝玉的理解与陪伴给予她温暖,两人在共读诗书、互诉衷肠中建立起超越世俗的知己情谊;宝钗则以豁达大度和体贴关怀,在宝玉迷茫困惑时给予理性的引导与帮助。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三人相处中的细节:黛玉因宝玉的关心而展露笑颜,因误会而暗自垂泪;宝钗在宝玉惹祸时冷静周旋,化解危机。通过这些情节,让学生探讨友情中的信任、包容、支持等要素。同时,分析三人之间偶尔的矛盾与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处理朋友间的分歧。学生在对文学故事的剖析中,不仅能直观感受到友谊的美好与珍贵,更能从文学人物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深入理解友谊的内涵,从而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建立和维护真挚的友谊,实现文学经典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

结语

跨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圆心,以多元学科为半径,绘制一幅立体的育人蓝图。从历史脉络中挖掘法治基因,让制度自信扎根于文明传承;在文学经典中品味道德真谛,让情感认同生长于审美体验,这种融合既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造性落实,也是对课程改革创新的积极回应。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在把握各学科育人特质的基础上寻找融合支点,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学生观察社会的“广角镜”、思考人生的“导航仪”,最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精神基石。

参考文献:

[1] 王绪强. 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初中跨学科教学实践策略——以历史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为例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4,(32):83-85.

[2] 拜玉虎 . 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以“美好集体有我在”为例 [J]. 新课程 ,2023,(2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