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广播剧媒体宣传策略
时殿慧
包头市包头市融媒体中心 内蒙古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传播样式和渠道的日益丰富为媒体宣传也提供了许多机遇,在广播剧领域中,充分发挥媒体技术优势利用好广播剧载体既可以丰富广播剧创作创编内容表现手法及风格,又可以发挥宣传引导作用,让观众在欣赏喜闻乐见的广播剧作品中受其感染。总之这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广播剧概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近年来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如何加强黄河生态流域环境保护,促进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是全社会热议的话题。在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主要遵循协同治理等基本理念开展系统化治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了宣传成果成效包头等地积极开展艺术创作,旨在利用艺术形式来强化公众认知并了解积极成果成效。其中广播剧就是重要的艺术宣传形式之一。
目前关于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广播剧作品较多,其中不乏精品。例如包头市融媒体中心、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打造的《鹤鸣长河》、《黄河谣》等广播剧作品,深入挖掘黄河流域的生态环保价值,利用广播剧这一形式对外宣传,以黄河岸边候鸟、黄河儿女等事物为创作线索,兼顾写实性和艺术性,向听众宣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突出黄河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关联性,同时表达了黄河儿女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信心。总之当前关于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广播剧作为宣传内容和媒体形式的一次新尝试,在宣传创新表达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同时也为广播剧承载专题类事件的宣传报道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路。
二、关于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广播剧的媒体宣传策略
(一)加强广播剧与新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对艺术宣传带来了机遇。基于现代传播技术优势,广播剧在媒体宣传中打破了传播壁垒,借助数字技术让宣传内容和形式得到拓展。从广播剧艺术形式看,广播剧本身是一种线性传播的艺术媒介,其不足在于与听众的互动,而新媒体则突破了时空限制,因而为广播剧媒体宣传提供了新的实践场域。广播剧作为强调主题性、实效性的艺术,在新媒体赋能下,广播剧和媒体的关系、媒体宣传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广播剧与听众之间的关系都得以重塑,媒体宣传模式被突破后带来的互动性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新媒体带来的观念变革让广播剧媒体宣传中应当思考如何将媒体语言与广播剧内容融合,探索在宣传过程中更加多样化的与听众实现互动,让听众关注和参与进来,例如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人物、故事的虚拟性和黄河流域环境现实性进一步融合,创造出丰富多元的广播剧体验内容。还可以利用虚拟媒体技术与广播剧内容有机融合,这样可以赋予广播剧中的黄河生态流域场景的立体听觉可能性,这样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宣传手段都获得了新的突破。
总之广播剧和新媒体之间在技术融合、内容融合方面具有较广的应用空间,有利于提高对广播剧内容的宣传。
(二)丰富广播剧报道表现方式
听觉信息是广播剧的主要传播要素。通过结合黄河流域的自然地貌等环境元素,将人声、物声、自然声、音乐声等充分融合,让听众通过听觉信息就彷佛沉浸在黄河流域中,与那里的人和事共鸣共情。让听众在互动、沉浸的感受中聆听关于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广播剧,提高对当前治理成果的认知和了解。在传统的广播剧制作模式下听众接受到的听觉信息方式较为单一,关于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表现形式较为狭窄,未来应当从表现要素角度,丰富听觉信息,增加黄河流域中具有典型性的听觉信息标志,让听众瞬间就可以感受到黄河生态的气息。例如增加风沙、激流、候鸟等自然声音种类,并加强各类声音种类的融合运用,提高听觉效果感染力。还可以从表现形式角度,加强听众与虚拟的环境之间的情绪互动,可以凭借新的制作技术瞬间快速切换广播剧播放场景,将虚拟的场景与现实场景快速进行时空置换,形成场景的瞬间转移,由此带来的情绪体验会让听众产生更强烈的刺激感,为广播剧作品的情绪内涵延伸提供帮助。另外鼓励广播剧制作者的想象力,启发、引导制作者对于已有的素材进行二度传播,将自己所有的传播想法和思路融入广播剧媒体宣传当中。
(三)强化广播剧宣传效果
广播剧宣传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宣传渠道。关于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广播剧媒体宣传中,应当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优势,让融媒体中心开拓网络宣传阵地,利用好网络宣传的渠道,在各种媒介加持下,形成宣传矩阵。这样可以让关于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广播剧媒体宣传形成新的关注增量,很多线上用户都可以听到关于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广播剧内容,并利用线上传播机制形成快速转发、 分享的二次宣传格局,这样对于提高广播剧影响力有积极帮助。一个广播剧作品蕴含着媒体宣传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广播剧内容在客观化层面上的具体宣传应用。广播剧媒体宣传中如果将自身内在化的艺术价值提炼出来后就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作品价值,通过欣赏其作品就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文观念。这种人文观念是最好的宣传价值。过去由于单一的宣传模式等各方面的局限性,导致广播剧媒体宣传效果距离预期目标有较大的差距,而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宣传及融合媒体宣传模式的兴起,让广播剧媒体宣传效果大大提升,因此未来应当更加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可以更加大胆的运用新的宣传模式和方式,探索广播剧媒体宣传的新路径。
结论
广播剧作为一种听觉形态的艺术报道形式,在媒体宣传过程中通过新媒体技术打破了线性逻辑,让广播剧内容产生了直观性、技术性、想象性、创新性等表现特征,完成了过去的媒体宣传很难企及的效果。关于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广播剧及媒体宣传中,未来应当思考的是如何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听众需求,同时要加大媒体宣传创新探索力度,打破常规的宣传思维和方式,这样才能让广播剧媒体宣传实现全方位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伟东 . 广播剧:“小艺术”可以有大作为 [N]. 光明日报 ,2018-01-13(5).
[2] 周婵瑾. 谱写地域特色的声音交响:以绍兴广播的广播剧创新实践为例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3(5):108-110.
[3] 王莹. 倾听时代·抒写人民·新意盎然:听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参评广播剧有感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3(3):115-118.
[4] 杨雪梅, 贾蓓. 融媒体时代的广播剧传播新业态—— 以“白洋淀故事”为例 [J]. 传媒,2019,No.296(03):66-67.
[5] 苗福珍. 融媒体时代城市新闻广播故事化传播策略——以扬州新闻广播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为例[J]. 青年记者,2018,000(02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