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英语教学中劳动教育与德育有效融合的新路径
林宝华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埔第二小学 广东梅州 514299
引言:英语老师在教授英语时,不但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初级的语法规则和积聚丰盈的词汇量,也应关注他们思维的成长,培养他们面对学业与生活时的积极心态。教师的职责是要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对民族的自豪与对国家的信心,助力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进步需求的优秀人才。
一、重视情感教育力量,教师做学生的好榜样。
第一,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通过鼓励、赞扬、鼓舞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认知。
第二,树立正面情感态度。教师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应该让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如爱、友善、包容、乐观等,成为学生良好的情感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准则。
第三,关心学生情感需求。教师应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状态,并给予关怀和支持,通过情感交流,激励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发展。
第四,鼓励积极情感表达。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情感,传递正能量,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合理应对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管理能力。
二、对活动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避免传统的说教。
1. 主题式情境创设:劳动中的英语实践活动。
教学案例 1 :在“Food and Health”单元中,设计“小小厨师”活动。学生分组用英语列出健康食谱,并模拟准备食材(如剪纸、图片排序)。随后,讨论食物来源,引导珍惜粮食(德育),并学习相关词汇(如vegetables, cook, share)。
德育融入:强调团队合作与感恩,如感谢农民和父母的劳动。
劳动体验:课后布置“帮厨”任务,用英语记录步骤(如“I washedvegetables.”)
2. 故事与角色扮演:道德抉择中的语言表达
教学案例 2 :讲解寓言《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英语版,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讨论“勤劳vs 懒惰”。随后用英语续编结局:“如果蚱蜢悔改,蚂蚁会怎么做?”
- 德育融入:探讨责任与同理心。
- 劳动延伸:设计“班级储粮计划”,学生轮流担任“管理员”,用英语记录物资情况。
3. 项目制学习:公益服务结合语言应用
教学案例 3 :学习“Community Helpers”时,发起“感谢卡制作”项目。学生用英语撰写感谢信给校园清洁工或保安,并亲手赠送。课堂中学习职业词汇(cleaner, guard),并讨论他们的贡献。
德育融入:培养尊重与感恩意识。
劳动实践:组织班级大扫除,用英语指令分工(如“Sweep the floor,please.”)。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可能会感到有些单调乏味,因而,英语老师可以利用各类教学互动环节,将德育巧妙地植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受到品德培养的熏陶。通过教师的组织,利用富有趣味的互动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将他们更好地吸纳进课堂学习氛围中。课程授课期间,英语老师可以构建若干场景,以便使学生得以在这些场景之内随心所欲地进行探索和吸收知识。通过老师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学会如何与人交流,这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彼此尊重、友善互助、关心他人的优秀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样德育的元素被巧妙地融合进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此外,此举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令课堂氛围更加生动。
三、安排适度的实践活动,增强家校互动实效。
教学案例4 :在“My Day”单元,开展“时间规划师”活动。学生用英语制作每日作息表,包含学习、劳动(如整理书包)、运动等,并实践一周。课堂分享:“I spent 10 minutes tidying my desk every day.”
德育融入:强调自律与坚持。
劳动整合:家长协助拍照记录,课堂展示并评选“最佳规划师”。
教学案例 5 :学习“Festivals”时,对比中西方的劳动节日(如五一劳动节vs美国劳工节)。学生用英语制作海报,介绍不同文化对劳动的尊重,并采访家长职业故事。
德育融入:理解劳动无贵贱,职业平等。
实践行动:组织“职业体验日”,用英语模拟不同工作岗位(如teacher, doctor)。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众多实操性的报告任务,其中部分任务学生可以在课堂内通过团队协作得以完成,包括探究同学们偏爱的食品、颜色、体育项目、节庆和学科等;而另一些则需与家人在家庭环境下共同参与或融入社会实践后方能实现。老师需精准筛选,恰当布置各类实战演练,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能够把学生制作的图文丰富的家庭作业以精美文章的方式在家长教师沟通群里集中呈现,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激励。在协作性质的活动里,重点强化德育和劳作训练。英语老师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的既定知识,而应该学习如何从教科书中挖掘新的信息,并融入其他的元素来增加教学的多样性。所以,课本并非教育的唯一主题,英语老师在授课期间,可以依照教学需求,对课本做出恰当的修改,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技巧,也实现了德育的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老师在探索证明实效的授课技巧时,亦需在适当的时刻巧妙地融入德育于教学过程,进而增进英语教育的品质与成效。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加强学生的英语能力与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人生以及价值观,造就适应新时代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为了让英语学科与德育有效结合,教师可以深入发掘课本中的德育元素、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植入德育、设计适宜的教学场景、策划多样化的实践性活动等多种策略,全面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英语课堂德育渗透探索 [J]. 吉 林教育 ,2023(13):42-44.
[2] 崔庆庆 .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J]. 教育界 ,2023 (4):125-127.
[3] 张婷婷 . 基于德育渗透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J]. 吉林教育 ,2023(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