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作者

王建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31120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也明确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中化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化学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探究性特征,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和条件限制的影响,当前高中化学教育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高中化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一、高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创新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新时期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高中阶段正处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唯有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大势,高中化学教育才能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二)高中化学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高中化学学科以物质世界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鲜明的科学属性和实践特征,这些学科特点恰恰蕴含着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1]。一方面,化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为创新思维的生成提供肥沃土壤;另一方面,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创造灵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此外,化学在材料、能源、医药、环保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把创新思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广阔舞台。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中化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教育理应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题中之义,切实担负起为国家输送创新人才的神圣职责,唯有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中化学教育才能始终立于时代发展潮头,以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当前高中化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发散思维培养有待加强

纵观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不难发现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缺乏生成创新思维所需的问题情境和开放空间,很多教师仍然沿袭“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于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建构。课堂上提问较少,即便提问也多是封闭式的,很少给学生留出自由探究、发散思考的空间 [2]。此外,面对日益膨胀的考试压力,不少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点的传授和题型的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往往沦为华而不实的口号,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渐淡漠,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日渐枯萎,这种现状若不加以扭转,必将严重制约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

(二)实验探究活动不足,动手实践能力难以提升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受制于课时安排和场地设备等因素,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部分学校实验课开设不够,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即便开设实验课,也多以演示性实验为主,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方案、组织实施的探究性实验屈指可数。一些实验流于形式,照本宣科,缺乏开放创新的元素,难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实验内容也相对陈旧,脱离科技发展前沿,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种种局限导致学生缺乏亲历探究过程的切身体验,创新实践能力难以在实验中得到有效训练和提升,从长远来看,实验教学若不加以充实完善,必将成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突出短板。

(三)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过程性评价有待突出

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但目前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对学生创新发展过程的关注度有待提高。许多学校的学业评价仍以分数论英雄,期末一考定乾坤,评价标准相对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忽视了学生在问题解决、开放探究等环节的创新表现。这种片面化的评价导向,不仅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水平,而且容易引发学生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举的不良倾向。此外,一些学校重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而忽视学生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多为教师,缺乏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元参与,难以全面客观地评判学生创新潜能的生成状况,种种不足表明,高中化学评价体系亟待改革创新,应更加突出过程性评价,多维度地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科学测评和精准指引。

三、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当以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先导,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摒弃满堂灌的说教方式,精心设计富于创新元素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思维的生长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头脑风暴中激荡创新的火花,面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要包容差异,给予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在大胆设想和逻辑论证中找到创新的最佳结合点[3]。课堂互动要充分体现“师生平等、生生互促”的理念,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教师还可以拓展校外学习空间,组织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培养敏锐的创新直觉,此外,适度融入哲学思辨、美学鉴赏等人文内容,也有助于学生跳出固有思维定式,形成全新的创造性认识。

(二)加强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创新在实验。教师要充分发掘化学实验的育人功能,精心设计体现创新内涵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一是要开发探究性实验项目,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开发一批富于创新性、综合性、应用性的探究课题,鼓励学生根据科学原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条件,创新实验方法,在反复试验中提炼规律、优化方案,最终形成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二是要组织开放性实验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搭建开放、自主的实验平台。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组建科研小组,开展项目研究。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搭建装置、分析数据,在合作探究中增强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要拓展在线虚拟实验,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以在线设置实验参数,模拟实验过程,即时生成实验数据和结果,从而突破时空和安全的限制,开展更大尺度、更多样化的创新性实验。定期开展研究成果交流和评比,既能检验实践效果,又能促进思维碰撞,进一步激发创新灵感。

(三)完善评价体系,突出创新能力过程性评价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保障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学校应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注重创新能力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要从单纯的“知识储备”转向“知识运用”,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开放探究、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表现。成绩评定要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做法,贯通学生发展全过程,综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验设计、研究报告等进行多维考量,着重评判学生创新思维的敏捷性、创新方案的独特性、创新成果的实用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入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在不断反思中优化创新思路、改进创新方法。教师评价要突出发展性,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点评和指导,因材施教地帮助其补齐创新短板、厚植创新优势 [4]。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为例,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物质变化的案例,如冰融化成水、水结晶成冰、水电解制氢氧气等,设问:这些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 有何本质区别 ? 学生观察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引出纯净物、混合物等相关概念,接下来,教师出示实物,如铁钉、白糖、石蕊试液等,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区分、分离不同物质,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自由组合,形成多种创新方案。学生兴致盎然地开展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优化完善,活动最后,师生共同探讨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途径、以创新为目标”的理念,学生在主动思考、动手实践中初步建立起化学基本概念,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得到培养。

(四)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绝非一蹴而就,它来源于日积月累的文化熏陶,学校要从硬件设施、制度机制、人文环境等方面着手,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教学区,学校应配置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博物馆、科技馆,定期更新仪器设备,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优质的物质保障。在图书馆,学校应重点购置化学类的科普读物、学术期刊、专业文献,供学生查阅、研读,开拓创新视野。在实践基地,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辟药物研发、环境治理等前沿课题,为学生提供对接社会的创新舞台。学校还应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设立“优秀学生创新成果奖”“卓越科技创新教师奖”等荣誉,利用“创客大赛”“创新成果展”等载体,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校园文化要充分体现创新内涵,宣传栏、橱窗、黑板报等阵地,可展示诺奖得主风采、创新型企业风貌、学生创新成果等,激发创新灵感。

结束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化学教育要立足学科特点,改革完善教学模式、实验探究、评价体系等各个环节,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唯其如此,才能不断为国家培养输送高素质创新人才,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孙梦梦 .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 [C]// 河北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 . 首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交流会论文集 .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2025:229-230.

[2] 贝姣宏 . 高中化学创新思维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5,41(01):44-49.

[3] 高静 . 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C]// 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 .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六).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二中学;,2020:356-360.

[4] 李映 . 当下高中化学教育中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