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优化策略探究

作者

熊勇

赫章县平山镇中心小学 553208

小学数学属于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会影响到学生逻辑思维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今时代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课堂亟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优化。教师通过依靠数字设备应用,可以改善教学直观度并增添趣味性,实现因人而异的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基于此,文章将围绕教育信息化背景之下小学数学课堂改善策略展开论述,希望能够给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思路与途径。

一、教育信息化推动小学数学课堂优化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正改变着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态环境,使得其变得更加多元化、灵活化。通过大量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料和一些智能辅助工具,教师可以营造出生动直观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深度领会。[1] 这种改变也对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如何设计教学方案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唯有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这些信息化工具的优势,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样才能让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质量得以发展改善。

二、教育信息化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增强数字呈现,突出课堂直观

现如今教育信息化发展得十分迅速,而数字化的展现则是一种比较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得以提升。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动态显示,虚拟实验的方法,让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可以以图形和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的概念以及数学的算式过程,并且还能够弥补教具不足的问题,让教师的讲解方式得以多样。[2] 当运用了数字化的表现方式之后,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等都可以被调动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的求学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提高。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数加减法具体算式以及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比如去购物结账,测量长度等。在多媒体演示中,数字还有运算过程都是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出来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把进位和退位这种重要的步骤给突显了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计算过程当中的逻辑性。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引导学生动手摆弄那些虚拟的算筹和小数线,去模仿整个小数加法减法的过程;而学生则依靠自己摸着屏幕去改变数值的大小,从而观察到它所得到的结果出现的变化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交互性的练习,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上及时录入答案后,系统就能立刻判断答案对错并给出即时反馈功能。在增强理解程度上的把握,教师还会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案例的内容,了解到生活中实际情境下的小数加减法所具备的不同运用方法。

(二)创设信息语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化情景搭建是现今小学数学教学转型的重点部分。教师借助虚拟现实、多媒体动画、互动软件等现代信息手段,可以创造出逼真又不乏趣味的学习环境,使原来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在新的环境里被具体化、动态化地呈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搭建情境时要贴合教学目的,要考虑到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兴趣喜好,还要巧妙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置身于真实的场景或者模拟场景中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思考深度。[3]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为例,教师用互动白板显示一个动态数轴,在数轴上以不同颜色标出若干重要的数字,学生摸触屏幕选取数字,系统即时反馈所选数字是不是另一个数字的因数或者倍数。教师用情景模仿软件创建了“探寻藏宝图”的任务,要求学生按照因数和倍数的法则破解地图上的秘密,学生则分成小组,互相商讨,探究不同的数字之间是否存在因数关联。课堂中,教师交替运用数学游戏、动画视频,把抽象的因数倍数变成具体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通过动手做游戏,同伴共同讨论,教师引导,逐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数学本质。课堂结尾,教师还安排了一段在线测验,利用信息技术迅速统计出学生答题情况,针对出错较多的知识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巩固。

(三)引入智能评价,实现因材施教

智能评价机制是信息化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精确化,个性化的新活力,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以及在线测评,教师可以全方位,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善与引导。这种评价机制能够跳出之前“末位评价”的局限,有益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为例,教师通过智能测评平台设计了关于圆的各种基础性质,圆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公式等等层次不等的题目,让学生提前利用手机或电脑进行一次自我检测,在检测过后系统便会自动给出一个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报告,并指出哪些地方掌握比较好,哪些地方还比较薄弱。在课堂上教师会根据每个人的数据,分配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和小组讨论话题,让每个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区间当中展开深入探究。教学时,智能白板会一直在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参与度,教师则利用后台数据来分析,随时改变教学方案,重点攻克难解的知识点。课后,学生借助在线平台不断做有目的的练习,系统会自动追踪他们的学习进度,并且推送个性化的辅导资料。

结语

教育信息化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大量资源以及新的教学手段,课堂的互动性与直观性都被有效增强。通过数字化呈现、信息化情境创设和智能评价等手段,教师能够精准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科学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施金华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效能的提升策略[J]. 教育 ,2025,(10):34- 36.

[2] 徐勇 . 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研 [J].华夏教师 ,2024,(27):10- 12.

[3] 邱玲玉 .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J]. 中国新通信 ,2024,26(08):158-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