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雷欣霓

成都石室东部新区实验学校 641419

微生物泛指所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霉菌)、病毒等。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在不经意间早已开启了利用微生物制作美食的序幕。无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苏美尔人酿造的啤酒,还是中国古代的制曲酿酒、发酵制酱,都是人类利用微生物的杰作,尽管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些神奇变化的背后,是一群不知疲倦的微小工匠在辛勤劳作。

随着近代微生物学的诞生与发展,特别是路易·巴斯德揭示了发酵的奥秘,人们终于科学地认识到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关键作用。今天,微生物的应用已渗透到食品工业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食品技术不可或缺的核心。它们不仅是传统发酵食品的灵魂,更在新型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酶制剂的生产中大放异彩。本文将系统梳理微生物在各类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深入剖析其作用机理,带领读者一同领略这些微观“魔法师”的无穷魅力。

一、微生物的“发酵魔力”:传统食品的灵魂塑造者

发酵是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最古老、最广泛的应用。通过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将食品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从而产生独特的风味、改善食品质地、提高营养价值并延长保质期。

(一)乳品的华丽变身:乳酸菌的杰作

在乳制品加工中,乳酸菌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它们是一类能从糖类发酵中主要产物为乳酸的细菌总称。

1、酸奶与干酪

普通的牛奶在接种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乳酸菌后,这些微生物会迅速繁殖,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乳酸。乳酸的积累导致牛奶的 pH 值下降,当达到某个特定酸度时,牛奶中的酪蛋白便会发生凝集,形成凝胶状的半固体,这就是酸奶。这一过程不仅赋予了酸奶独特的酸甜风味和醇厚口感,产生的乳酸还能有效抑制其他腐败菌的生长,延长了保质期。奶酪的制作过程更为复杂,除了乳酸菌的酸化作用外,往往还需添加凝乳酶,有时特定霉菌(如蓝纹奶酪中的青霉菌)的参与,经过长时间的成熟,赋予了奶酪千变万化的风味和质地。

2、益生菌的健康价值

许多用于发酵的乳酸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本身就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益生菌”。它们能够活着到达肠道,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成为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热点。

(二)谷物的醇厚与松软:酵母菌的舞台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食品工业中,尤其是在酒类酿造和面点制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1、酿酒

无论是葡萄酒、啤酒还是中国的白酒,其核心工艺都是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酿酒酵母能将葡萄、麦芽等原料中的葡萄糖、果糖等分解为酒精(乙醇)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不仅产生了酒的主要成分酒精,还会生成酯类、高级醇等多种风味物质,共同构成了酒的独特香气和口感。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白酒的酿造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微生态系统,除了酵母菌,还有霉菌和多种细菌(如芽孢杆菌)共同参与,它们的协同作用造就了白酒丰富而独特的香型。

2、面包与馒头

在制作面包、馒头等发酵面食时,酵母菌则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它们分解面团中的少量糖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在面筋网络中形成无数细小的气孔,使面团变得膨大、疏松、柔软。传统的“老面”馒头风味之所以更加醇厚,是因为“老面”中不仅有酵母菌,还含有共生的乳酸菌,其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与酵母产生的醇类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更丰富的风味层次。

(三)豆与酱的鲜美之源:霉菌与细菌的协同创造

在东方,特别是中国的调味品制作中,霉菌和细菌的贡献至关重要,它们是“鲜味”的创造者。

1、酱油与豆瓣酱

酱油酿造的第一步是“制曲”,即在蒸熟的黄豆和炒制的小麦上接种米曲霉或酱油曲霉。这些霉菌能分泌强有力的蛋白酶和淀粉酶,将黄豆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种氨基酸(鲜味的来源),将小麦中的淀粉分解为糖分。随后,在盐水发酵阶段,耐盐的酵母菌和乳酸菌进一步作用,产生酒精和有机酸,最终形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酱油。

2、食醋

醋的酿造是一个“两步发酵”过程。首先,由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将谷物或水果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随后,在有氧环境下,醋酸菌(如

醋酸杆菌)将酒精氧化成醋酸。正是醋酸菌的这一关键作用,赋予了食醋独特的酸味和香气。

3、腐乳与豆豉

腐乳的制作是让毛霉菌在豆腐上生长,其菌丝分泌的蛋白酶能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使其质地变得软糯细腻。豆豉则是利用黑曲霉等对黑豆进行发酵。这些微生物的“预消化”作用,不仅产生了独特的风味,也使得原材料中的营养物质更易于被人体吸收。

二、超越传统发酵:微生物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新角色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的应用早已超越了传统发酵的范畴,在现代食品工业的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一)微生物“工厂”:生产食品添加剂与酶制剂

人类已经可以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利用特定微生物来生产各种高价值的食品添加剂。

1、食品添加剂

例如,利用黑曲霉发酵可以高效生产柠檬酸(酸度调节剂);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进而制成味精(增味剂);某些微生物还能用于生产维生素(如维生素B2、B12)和氨基酸等营养强化剂。

2、酶制剂

微生物是天然的“酶库”。工业上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生产淀粉酶(用于糖浆制造、啤酒糖化),利用黑曲霉、根霉生产蛋白酶(用于肉类嫩化、干酪成熟)和果胶酶(用于果汁澄清),这些酶制剂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

(二) 健康守护者:微生态制剂的开发

如前所述,益生菌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现代食品工业将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微生物作为“微生态制剂”直接添加到酸奶、乳饮料、奶粉等食品中,开发出各类功能性健康食品。这些产品旨在通过直接补充活的、有益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的微生态平衡,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三、双刃剑的另一面: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控制

在肯定微生物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微生物也具有“两面性”。一些微生物是导致食品腐败、甚至引发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

1、有害微生物的风险

食品中常见的有害微生物包括导致食物变质的腐败菌(如假单胞菌、部分霉菌)和能产生毒素或直接致病的病原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例如,谷物、花生等如果储存不当,受到黄曲霉污染,可能会产生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2、严格的生产控制

因此,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对微生物的控制至关重要。这包括对生产环境、设备、人员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同时,利用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冷藏、脱水、辐照等技术手段,有效杀灭或抑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确保食品安全。此外,对于用于食品生产的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安全性评估,确保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这被称为定向培育菌株。

结论与展望

从古老的酿酒到现代化的食品工业,微生物始终是影响人类饮食文化与生活品质的核心力量。它们如同微观世界的“魔法师”,通过发酵等作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食品的种类,创造出无与伦比的风味,更显著提升了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能,是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创造者。

展望未来,我们与微生物的关系正从被动利用转向主动的精准设计与改造。随着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人类将能更高效地驾驭这股微观力量,开发全新的食物蛋白,合成稀有营养物质,甚至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持续深入地探索与应用,必将让这些微小的生命体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促进人类健康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出更大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