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朱晓臣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已不再局限于身体技能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目前小学体育课堂仍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依然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与趣味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一现状亟待改进,游戏化教学的引入为体育课堂带来新契机。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载体,将运动技能学习融入情境活动中,既能提升学生兴趣,也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规则意识和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展开研究,从传统教学局限、核心素养内涵、游戏化理论支撑及创新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小学体育课堂提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体育学科在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上滞后。部分教师依然以完成教学大纲任务为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兴趣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导致体育课堂缺乏活力和吸引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多、学生自主实践少,课堂活动单一,缺乏互动与探究性内容,学生难以在体育课堂中形成积极体验与持久兴趣,学习效果因而大打折扣。
基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缺乏时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种状况不仅制约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也使体育教学未能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此外,部分学校仍以体质测试成绩、比赛获奖作为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导致教师过度重视结果导向,忽视了过程体验和能力培养,使小学体育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也未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核心素养与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契合性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综合能力与关键品质,包括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规则意识等方面。小学体育不仅是身体锻炼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理想载体。体育活动中蕴含规则制定、团队协作、问题解决、情绪调控等多重教育价值,若能通过合理设计实现游戏化教学,能将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目标有机融合,实现课堂教学的多维价值,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多维度成长的实践平台,使体育课程不再只是单纯的体能训练,而成为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载体。
游戏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身体机能的提升,更强调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参与度,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模拟和互动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主动学习。游戏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意识,促进思维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与核心素养的多层次要求高度一致。因此,将体育教学与游戏化模式深度融合,不仅能实现课堂改革目标,还能通过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奠定积极向上的运动习惯与关键素养基础,成为小学体育课堂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三、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创新路径的构建思路
要推动小学体育课堂走向游戏化,必须从理念转变、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评价机制等多维度进行创新。首先在理念上,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思维,重新认识体育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索、自我发展和全面提升的空间。课程内容应打破单一技能训练的局限,结合学生兴趣、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游戏化教学方案,实现运动技能与综合能力并重,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中获得成长与满足感。
在教学组织方面,教师应利用情境化、任务化的游戏活动取代枯燥重复的动作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趣味挑战的过程中学习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合理分组、团队协作、互动交流等方式提升课堂参与度,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主动学习的机会。同时,评价机制也需与时俱进,从单一的体能指标转向多维度评价体系,将学习态度、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创新表现等纳入考核范围,形成对学生学习成果更全面、更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标准,从而真正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实现游戏化、科学化与多元化发展。
四、创新路径的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施不仅依赖教师个人努力,还需学校层面的整体支持与配合,形成全方位的推动合力。首先要强化师资培训,让教师掌握游戏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课堂组织与管理水平。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活动策划能力、情境调控能力以及因材施教的灵活性。通过多层次培训和教学观念更新,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课程目标与学生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逐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其次,应优化教学环境和资源配置,提供充足、安全的活动空间和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戏器材,以保障游戏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应建立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为教师探索游戏化教学提供实践机会、评价支持与资源倾斜,营造积极开放的教研氛围。同时,要构建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深刻认识到体育教育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共同营造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条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出台具体政策与标准,明确体育课程在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地位,推动游戏化教学成果推广与交流,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提供稳定保障。通过教师、学校、家庭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多方协同,才能实现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五、结论
小学体育教学应顺应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趋势,摆脱应试教育影响和传统教学桎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度创新。游戏化教学模式为小学体育课堂注入了活力,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还能培养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关键素养,实现体育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本文指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仍存在理念陈旧、方法单一等问题,迫切需要引入游戏化思维进行改革。通过理念转变、课程重构、师资培养、环境优化和评价创新等多维度措施,能够有效推动小学体育课堂向趣味化、互动化、多元化转变,使体育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参与、受益终身的重要课程。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游戏化教学体系,为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提升提供长远动力。
参考文献
[1] 文杰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 [N]. 科学导报 ,2025-07-04(B04).DOI:10.28511/n.cnki.nkxdb.2025.000603.
[2] 张小奇 . 核心素养指向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践研究[J]. 运 动 与 健 康 ,2025,4(02):101-104.DOI:10.20272/j.cnki.ydyjk.2025.02.026.
[3] 陈浩蔚 .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作用与实施策略 [J].健与美 ,2024,(0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