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巩海娟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初级中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深化和改革,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及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因此研究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缺少交流和沟通的限制,能够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及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及团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1.2 有助于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锻炼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作用,促进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增长人际交流的经验,通过发表个人的观念和感受等,提高表达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2、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分组不合理
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就是进行合理的分组,但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分组不合理的现象。教师分组需要考虑很多内容,比如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性别组成、学生的位置顺序等。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分组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因此,难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2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简单的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分为一个个小组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即“灌输式”的教学,本质上并没有变化,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3 学生缺乏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采取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组织、实践以及表达能力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等原因,少数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理想。
3、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几乎没有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接受和学习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创新教育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合作学习模式的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制定规范的合作学习教学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应该制定规范的合作学习教学制度,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有许多新奇的想法和感受,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或者带偏合作学习讨论的内容等,导致合作学习无法发挥有效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以制度和纪律等约束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合作学习而不是参与闲聊讨论。教师应该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比如同组学生互相监督、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设置科学的奖惩措施等,保障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3.3 科学分组,促进良性竞争
科学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教师分组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性别差异、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充分发挥小组内各成员的作用,同时维持各小组之间的平衡,促进良性竞争的形成,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教师应该重视合作学习的作用,转变教育理念,制定规范的合作学习教学制度,科学分组等,将合作学习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媛 .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课堂内外( 高中版 ), 2025(02): 40-42.
[2] 张清亮 . 核心素养视角下““自主、合作、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03): 10-13.
[2] 赵刚.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2024(3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