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水工建筑的防渗透技术探究
黄家淇
靖江市水利局十圩闸管所 江苏 泰州 214500
摘要:水工建筑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渗透问题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本文系统探讨了水工建筑的防渗透技术。从防渗病害的成因出发,结合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常见防渗处理措施的理论基础与适用性。通过对当前主流技术如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土工膜铺设及化学注浆技术的综合对比,总结了各自优点及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和优化防渗技术对于提升水工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证明,因地制宜的防渗设计能够显著降低渗漏风险,提高工程耐久性及运行可靠性。本文研究可为水工建筑防渗技术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水工建筑;防渗透技术;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土工膜
引言
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关键在于水工建筑,而决定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防渗透技术。因应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环保需求,防渗技术的应用和优化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深入理解和应用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土工膜铺设和化学注浆等常用防渗措施,对提升水工建筑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增强工程持久性和运行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研究和优化防渗技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对面临防渗技术挑战的工程项目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1、水工建筑渗透问题及形成机制
1.1 渗透对水工建筑的影响
渗透问题是水工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其直接影响工程的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和运行效率[1]。水工建筑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其面对的渗透风险如不被妥善处理,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及安全隐患产生。
渗透现象通常为地下水或其他液体通过土体、混凝土等构件的流动过程。这一过程会导致水库、坝体、渠道等结构内部产生水压,进而影响其稳定性。渗透所造成的内外水位差可能导致坝体或建筑基础的变形、沉降,甚至引发滑坡等灾害。长期的渗水会导致土体强度降低,土壤液化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加工程的破坏风险。
具体而言,渗透对水工建筑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上。例如,水泥混凝土在长时间渗透作用下,孔隙率会逐渐增加,导致强度降低和耐久性下降。这不仅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水质污染,影响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更大范围的社会与经济损失。
除了对材料和结构的直接影响,渗透问题也会导致工程维护成本的增加。为应对渗透而进行的加固、修复和监管措施,无疑会增加工程的总体投资[2]。减少渗透引起的各种影响,不仅是保障水工建筑长期安全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工程投入产出比的重要保证。
1.2 渗透问题的主要成因
水工建筑的渗透问题主要与水工建筑的设计、施工和所处的地质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设计阶段的缺陷往往是渗透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在设计时,如果未能充分考虑水流方向、水压变化及土体性质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墙体和基础的强度不足,从而形成渗透路径。特别是在高水压或水位波动的情况下,设计不当会加剧渗透现象。
施工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水工建筑的防渗性能[3]。在施工过程中,如混凝土配比不当、浇筑工艺缺陷或养护不充分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蜂窝状缺陷。施工过程中如果未能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可能在建筑细部和接缝处形成微小缝隙,成为水分渗透的通道。地基处理不当、土体扰动或施工环境不良等因素也会使渗透问题加剧。
再者,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也对水工建筑的渗透问题有着重要影响。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土壤的粒径、透水性和饱和度等性质会有所不同,导致水的渗透能力发生变化。例如,在含有高渗透层或裂隙发育的地质体中,即使采取了相应的防渗措施,仍然可能因为地下水位变化或外部水压增大导致渗漏。地质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对水位和水压也有重要影响,土体的收缩与膨胀亦会导致裂缝的产生,从而影响防渗效果。
水工建筑的渗透问题源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设计缺陷、施工问题及不利的地质条件相互交织,导致建筑的防渗性能受到影响。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变量,以降低水工建筑渗透风险,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2、常见防渗透技术及适用性比较
2.1 主流防渗透技术简介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土工膜化学注浆
在水工建筑的防渗透技术中,主要的防渗措施包括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土工膜铺设以及化学注浆技术。这些技术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
混凝土防渗墙是通过在水工建筑周围或内部设置专用的防渗墙来减少水的渗透[4]。该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好,且在设计时可以灵活调整墙体的厚度和终端结构,以适应不同的水压力和土壤条件。防渗墙的施工工艺相对成熟,能够有效防止水的流失和进入,保障工程的稳定性。
帷幕灌浆技术是指通过在建筑物周边进行灌浆,形成一个整体的防渗帷幕,从而减少地下水的渗入。该技术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灌浆材料通常包括水泥、化学浆料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水土结合效果。帷幕灌浆的优点在于其施工简便且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快速有效地形成防渗屏障。
土工膜铺设是一种新兴的防渗技术,利用合成材料制成的土工膜铺设在工程基底上,直接隔绝水分的渗透。土工膜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耐腐蚀性和柔韧性,适用于大面积的防渗处理[5]。这一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施工灵活,能够有效适应复杂的场地条件,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化学注浆技术则是将特定的化学材料注入地下土壤中,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固体物质,从而封闭土壤孔隙,达到防渗效果。此技术在处理复杂地质条件时表现出色,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防渗效果。其应用范围广泛,且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力学性质,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2.2 各技术的适用性与功能优化
针对水工建筑的不同渗透问题和工程环境条件,防渗透技术的选择及优化显得尤为重要。不同技术具有各自的适用性和功能特征,从而影响着防渗效果及工程的经济性与安全性。混凝土防渗墙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防渗技术之一,其通过增加墙体的厚度和密实性,显著降低渗透率。尤其在高压水环境和土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混凝土防渗墙的应用效果良好,但其施工难度和成本较高,需合理评估工程的经济性。
帷幕灌浆技术则常用于大面积水工建筑的防渗处理,适合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其通过注入特定的灌浆材料,形成连续的防渗帷幕,有效堵塞土体中的孔隙,从而减少水流动性。在不均匀沉降或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方,帷幕灌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突出,成为这一情况下的优选技术。需注意灌浆材料的选择和注浆压力的控制,以防止对周围土体造成二次扰动。
土工膜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防渗措施,通过其优良的隔水性能,适用于多种场合,如坝体底部、湖泊及渠道的防渗处理。其施工相对简单、工期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在高盐、高温等极端环境下,土工膜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需进行相应的性能优化设计。
化学注浆技术以其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密封效果在防渗治理中逐渐受到重视,适合小范围渗漏问题的快速修复。在一些特定工况下,化学注浆可与其他技术联用,从而达到优化防渗效果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化学材料和控制注浆量,是实现其技术优化的关键。
各项防渗透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有特色,针对具体工程情况的合理选取与技术组合,能够显著提高水工建筑的防渗效果。对防渗措施的功能优化与技术适用性的深入分析,应为未来水工建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结束语
本文系统分析了水工建筑防渗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应用效果,探讨渗透病害成因,并对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土工膜铺设及化学注浆等主流技术的优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合理选择和优化防渗技术可有效降低渗漏风险,提升工程稳定性、耐久性及运行可靠性,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提供保障。但文章在新型材料与特殊地质条件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建议未来着眼智能化防渗技术开发及结合大数据建立精细化风险评估方法,为防渗技术实践提供前沿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义林.水利工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渗透技术应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2,(25):0168-0170.
[2]陈华锋.浅析水工建筑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J].建筑与装饰,2022,(19):151-153.
[3]陈秋燕.水库防渗中防渗墙结合帷幕灌浆技术的应用[J].珠江水运,2023,(05):6-8.
[4]卯虎平刘云.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1,40(01):149-150.
[5]计永清.水利建筑防渗工程土工膜焊接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23,(06):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