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趋势与关键路径研究
王子强
110108198407129710
摘要:文章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点明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意义。阐述技术发展现状、应用、产业生态演变等新趋势,同时指出技术、人才、市场及政策层面的挑战。从强化技术创新、优化人才机制、提升产业竞争力、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关键路径,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关键路径
引言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核心驱动力,正深度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与社会发展形态。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突破,不仅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还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面临核心技术卡脖子、人才短缺等挑战。探究其发展新趋势与关键路径,对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近年来取得显著成就。5G 网络建设全球领先,基站数量占全球比重超六成,广泛覆盖城乡地区,为产业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崛起,企业数量与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在智能安防、智能驾驶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数据中心规模持续扩大,数据交易市场逐步完善,数据要素价值不断释放。云计算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阿里、腾讯等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步拓展海外市场。物联网产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从智能家居到工业互联网,连接设备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趋势
2.1多技术融合加速创新
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融通趋势加强。5G的高速率、高时延为AI实时处理大量数据提供了网络基础,促进AI视频应用智能安防摄像头对实时视频流数据进行分析、对人的异常行为识别提供保证;大数据为AI训练提供大量数据集以增强模型精度;云计算为AI和大数据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减少企业的研发与运营成本。量子计算和传统计算融通技术突破可能推动当前的计算限制、为科学研究、密码学等带来更多进展。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保证了物联网应用的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在供应物品应用中实现从物到物的信息全程溯源。
2.2应用拓展趋势
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带来的更多“新物种”的出现。自动驾驶汽车。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自动驾驶车辆在限定的区域进行实地运营,未来有可能形成对传统出行方式的颠覆;新经济零售。在智能零售中,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实现无人零售店、无人货架以及各种智能售卖的方式,不断优化人们的零售体验,节省零售经营成本;元宇宙。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区块链技术等模拟出的虚拟现实交互应用,满足人们生活社交等需求的新型线上社会形态,引发大批公司关注和思考。智能家居。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使得智能家居的应用更加全面,从语音交互、家居设备协同控制实现智能化运作,更便捷人们的日常生活。
2.3产业集群化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逐渐集群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带来了信息产业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信息技术产业机构集聚,带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链条发展,比如,深圳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人工智能、5G通信等产业集群,集聚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众多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合作紧密。
2.4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
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产业企业跨界合作趋势增强。传统产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开展跨界合作,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例如宝马与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宝马结合英伟达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智能生产系统以优化其汽车生产流程;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跨界合作,推出新型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例如蚂蚁金服与银行合作开展消费信贷。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产业发展关键力量,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通过与企业合作产业化应用,企业的市场应用需求向高校和科研机构反馈进行企业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应用,例如,清华大学与企业研发人工智能芯片以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实现转化与技术推进。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关键路径
3.1加大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合作
强化政府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设立科研专项基金,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攻关;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度,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的税收政策,提升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创新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例如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由龙头企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共用研发成果,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
3.2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聚焦优势兵力,攻坚突破高端集成电路、基础软件、量子计算工程化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大对光刻机、刻蚀机等核心设备投入研发力度,扶持国产芯片制造设备企业壮大,提高集成电路制造国产化率。积极支持国内企业、科研机构研发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通过政府采购、示范应用等,提升国产基础软件在政务、金融等重要行业的行业占比。
3.3 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紧扣产业发展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需求调整专业的设置,及时更新教学的课程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中,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支持高校进行跨学科的培养,比如开设信息技术与医、农业的交叉学科专业,培养复合型的综合性人才,以适应产业融合发展所需。
3.4培育龙头企业与产业集群
通过政府政策指引、资金扶植等措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品牌打造与市场开拓,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集群内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间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发展,提高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在长三角进一步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国际竞争力。
3.5健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
加快制定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利归属,规范数据收集、存储、传输、使用、共享等全流程操作,加大对数据泄露、滥用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数据处理活动的监督管理,保障数据安全与公民隐私。推动企业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落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结语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与社会形态。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和产业生态演变带来无限机遇,但技术瓶颈、人才短缺等挑战依然存在。唯有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提升产业竞争力,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方能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叶智程,李鹏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趋势与关键路径研究[J].新经济导刊,2024,(09):43-48.
[2]许世琳.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J].新经济导刊,2024,(06):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