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故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贺梦君
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 361000
【摘要】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效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指标。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交际教学法理论,以故事情境教学法为框架,结合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究其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及教学效果分析,研究发现故事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为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故事情境教学法;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一、引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言学习应在真实、有意义的主题语境中进行,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然而,传统英语课堂常因语境缺失而导致学习碎片化,学生兴趣不足,学习效果欠佳。
故事情境教学法通过构建连贯、生动的叙事场景,使语言学习更具情境性和趣味性,符合新课标对主题语境的要求。本研究以七年级英语听说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故事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分析其实践效果。
二、故事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故事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交际教学法理论,该教学法强调学习应当在真实或模拟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其核心理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融情入境”,即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故事情境;二是“以境促情”,通过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自然衔接。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故事情境教学法的实施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首先是逻辑性原则,要求故事情节保持连贯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其次是趣味性原则,所创设的情境应当贴近学生的兴趣点,以增强学习动机;最后是可理解性原则,确保情境中的语言难度适中,使学生能够有效参与互动活动。这些原则共同保证了故事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三、故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实践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A 1a-2c的听说课为例。
3.1 教学背景与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动物话题具有浓厚兴趣,但在用英语表达偏好及原因方面存在困难。基于此,设定语言知识目标:掌握tiger、elephant、koala等动物词汇及cute、smart、lazy等描述性形容词;语言能力目标为能运用“What animals do you like?”“Why do you like...?”等句型进行简单对话;核心素养目标为通过情境任务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
3.2 单节课情境设计
以“动物园奇妙日”为故事情境主线,分为三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播放动物园背景音效,教师扮演导游,创设情境:“Welcome to our magic zoo! Today you'll meet special animals.”通过图片闪卡游戏快速呈现新词汇,学生跟读并模仿动物特征动作。
环节二:听力训练。设置情境任务:“Help the visitors find their favorite animals.”播放三段对话录音:女孩寻找“cute and quiet”的动物(koala);男孩想见“strong and scary”的动物(lion);老人询问“interesting and smart”的动物(elephant)。听力后完成配对练习,重点捕捉描述性形容词。
环节三:情境对话。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两人一组,表演“Be a zoo guide”以及Group work:设计“最受欢迎动物”采访任务。各组派代表扮演记者,用目标句型采访3位“游客”,记录结果并汇报。
3.3 课堂效果及反思
通过当堂观察与检测发现:83%的学生能完整使用目标句型实现语言输出,角色扮演环节学生举手率达90%,参与度高,课后问卷显示88%学生期待下次情境课。
本节课单一完整情境贯穿全课,避免情境碎片化;听说活动层层递进,从输入到输出形成闭环角色扮演降低焦虑,提升表达自信。但可增加实物道具增强情境真实感;对基础薄弱学生应提供更多句型支架。
四、故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有效性
本研究通过实践验证了故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说课堂中的有效性,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语言学习的整合性
故事情境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词汇、语法、语用割裂的状态,通过叙事主线将语言要素有机整合。学生在完成故事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目标语言结构,并在情境迁移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口语输出时表现出更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复合句和衔接词,这说明情境叙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系统性语言思维。
4.2素养发展的协同性
该方法通过“情境-任务-互动”的三维设计,实现了核心素养四维度的协同发展:语言能力方面,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表达者,80%以上的学生能在无提示情况下完成6轮以上对话;思维品质提升表现为:在“动物保护倡议”任务中,73%的提案包含“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完整逻辑框架;文化意识培养不再停留于知识灌输,学生能主动对比中外动物文化符号;学习能力维度,小组合作中的策略使用率提高55%,说明情境任务促进了元认知能力发展。
五、结语
故事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实践,为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研究通过理论探索和课堂实践表明,该方法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语境缺失、学习碎片化的问题,更通过情境化的叙事方式,使语言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进一步深化对故事情境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首先,要注重情境设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将单节课的情境拓展为单元整体情境,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网络。其次,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的深度融合,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更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最后,要建立更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情境任务中表现出的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3] Littlewood, W. (1981).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刘淼. 情景创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9(5):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