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行政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
李鲤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河北石家庄050065
摘要:本研究将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行政人员当作对象,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法等方法,创建起他们的岗位胜任力模型。这个模型包含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等要素,架构分成核心、专业、通用胜任力三层,并制订出可量化的标准。此模型被应用到人员选拔、培训、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为科学评判行政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升学校行政管理效能赋予了有效的工具。此外,对于职业院校行政队伍的创建有着重要的参照意义,有益于学校更好地执行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经营。
关键词:职业院校;行政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应用
引言: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在行政工作上,其事务性、服务性以及管理性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要适应这些变化,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行政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就显得十分必要。职业院校行政岗位胜任力的研究尚不充分,相关探讨和分析较为缺乏。本研究利用多种方法结合,以期明确行政人员胜任力要素和标准,从而给优化行政队伍建设给予理论和实践支撑,改进学校行政工作质量与效率。
一、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行政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过程
以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的行政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进行调查: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来了解建构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编制问卷调查行政人员的工作状况及工作胜任力需求;与学校管理层及行政人员进行访谈。
(一)确定岗位胜任力要素
经过对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的结果执行分析后,结合职业院校行政工作具有事务性、服务性以及管理性的特性,合理地确定出岗位胜任力要素。这其中涉及的知识方面包含了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交流能力、服务理念及创新能力等主要内容部分。专业知识方面不仅需要了解职业教育的政策法条,需持续追踪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如此一来才有可能给职业院校作出正确的决策。管理能力方面看重的是组织规划、决策水准,必须具备整合零散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交流能力着重于跨越部门进行合作,懂得听取不同的声音,进而创建起良好的沟通通道。服务理念方面关注的是以学生老师的需求为准,要积极解决实际困难。创新层面则聚焦于工作流程的优化以及工作方法的创新性变革。
(二)构建胜任力模型框架
根据前期确定的岗位胜任力要素,构建出层次清晰、维度丰富的胜任力模型框架。这个框架从上到下被划分成核心胜任力、专业胜任力和通用胜任力这三个层级。核心胜任力包含职业操守和教育情怀,这是行政工作价值的根基,决定着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价值取向。专业胜任力涵盖行政管理、信息化应用等专业技能,要求行政人员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率。通用胜任力包含团队协作、时间管理等基本能力,这是各项工作的开展所必需的条件。各个层级之间相互结合,层层递进:核心胜任力给专业与通用胜任力给予精神上的引导,专业胜任力和通用胜任力则是核心胜任力的具体表现,三者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确定胜任力标准
针对每一个胜任力要素,制定出精细化、可量化的胜任力标准,明确行政人员在各个要素上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如在专业知识维度上,要求行政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两次职业教育政策培训,熟悉近五年的重要政策文件,了解院校管理制度并能够灵活运用;管理能力维度上,要求行政人员有独立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部门工作计划,并且能够推动计划的落实;沟通协调维度上,要求行政人员能够在一周内解决师生矛盾,能够主导推进至少两个跨部门项目等。这些具体、可操作的标准为行政人员的能力评价提供了准确的参照,方便客观地对行政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水平进行评价。
二、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行政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一)在人员选拔中的应用
这个模型给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行政人员的挑选赋予了科学的标准。在招聘时,学校按照模型里包含的像沟通协调、政策执行、信息化处理这样的胜任力要素,来设计结构化的面试问题和考核指标。针对政策执行能力,可以设置模拟学校制度推行的案例分析题;围绕信息化处理能力,安排实际办公软件操作测试。通过全方位考察,准确选出具有相应胜任力、符合学校行政工作需求的人才,从源头上确保行政队伍的专业性和适配性。
(二)在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依据基于模型决定的胜任力要素,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能够有指向性地规划培训课程,给行政人员供给定制化的培训方案。以沟通协调能力相对薄弱的人群为例,可以举办跨部门协同情境模仿课程;对那些缺乏对政策理解力度的职员,可以开展教育政策法令研讨会等专门讲座。在按照不同的分层分类培训形式下,联合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的行政工作实际情况,辅助学校行政人员识别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系统性地强化各岗位的胜任力量,从而改进学校的行政工作水准。
(三)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将胜任力模型与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有效融合,可以更为全面、客观地评判行政人员的工作表现。创建细致的胜任力评价量表,从日常事务处理速度、突发事件应对水平、团队协作贡献大小等很多方面,针对行政人员在每个胜任力要素上的表现予以量化评判。评判成果既可用作绩效考核的科学依据,又能促使行政人员知晓自身优点和缺点,进而为之后的职业规划和能力优化给予指引。
三、结论
本研究创建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行政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凭借专业知识、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这些关键要素,形成了三层架构,并且配备可量化的相应标准。该模型在人员选拔时利用结构化考核精确匹配岗位需求,在培训时依靠分层课程体系改进能力短板,在绩效考核时运用量化量表做到客观评价,明显改善了学校的行政工作效能。未来,可以将样本范围扩展到不同规模的职业院校,并结合AI技术探究胜任力标准的动态调整方法,进一步深入探究模型同薪酬体系、职业发展通道等的融合情况,不断改善适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治理现代化要求的模型。
参考文献:
[1]余独醒,朱洪波.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基于构建多元一体化改进机制[J].就业与保障,2025,(03):193-195.
[2]周凤云.菏泽市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4.
[3]林晓飞.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探究[J].商业2.0,2024,(17):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