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措施与检测技术探讨

作者

单金丰

130324199212024555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与桥梁工程的蓬勃发展,钢结构凭借其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领域,而焊接质量直接决定钢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本文系统阐述钢结构焊接基础理论,深入剖析焊接质量控制措施,涵盖焊接前材料选择与工艺评定、焊接过程环境与参数把控、焊接后缺陷处理与成品保护;详细介绍无损检测与破坏性检测技术。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无损检测;破坏性检测;焊接工艺

引言

在当今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钢结构以其强度高、自重轻、施工周期短、可循环利用等显著优势,成为现代建筑、桥梁等大型工程的主要结构形式。从城市地标性建筑到跨江跨海大桥,钢结构的身影随处可见 。然而,钢结构的连接大多依赖焊接技术,焊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钢结构整体的力学性能、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一旦焊接质量出现问题,轻则导致钢结构变形、承载能力下降,重则引发结构坍塌等严重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钢结构焊接基础理论概述

1.1 钢结构焊接的特点与分类

钢结构焊接具有显著特点。其连接强度高,通过焊接可使钢材形成牢固的整体连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施工效率高,相较于螺栓连接等方式,焊接能减少现场装配的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焊接可实现复杂结构的连接,满足多样化的建筑设计需求。在分类方面,按焊接方法划分,常见的有电弧焊,如手工电弧焊操作灵活,适用于各种位置的焊接;气体保护焊,像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在钢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还有埋弧焊,其焊接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常用于长焊缝的焊接。按焊接接头形式,可分为对接接头、角接接头、T 形接头等,不同接头形式适用于不同的结构部位和受力情况。

1.2 钢结构焊接质量的影响因素

焊接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钢材的材质,不同类型、规格的钢材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不同,焊接性亦会有所差别,例如高碳钢焊接过程中极易出现裂纹等缺陷;焊接工艺参数因素,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焊接工艺参数不合理会造成焊缝成形差、焊缝未焊透、咬边等缺陷,如焊接电流过大,焊缝发生烧穿;焊接电流过小会发生焊缝未熔合。施工环境因素影响焊接质量,例如焊接环境温度较低时,冷却速度过快,容易形成淬硬组织,焊缝出现裂纹;环境湿度较大时,焊缝易产生气孔;风力过大则会破坏气体保护效果。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熟练的焊工可根据焊口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焊接方法,确保焊接焊缝,但若焊工技术差,极易出现焊接操作失误。

1.3 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与检测的重要性

对于钢结构建筑来说,焊接质量控制与检测是提高焊接质量、消除钢结构建筑焊接缺陷的重要控制措施,在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提升工程钢结构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避免因焊接质量不合格造成结构倒塌等事故。在高层钢结构建筑中,焊接质量不合格,钢结构的使用可能由于地震等作用垮塌倒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与事故。焊接质量控制与检测主要是采用正确的焊接检测手段,保证工程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发现钢结构的隐藏性焊接缺陷等质量问题,给出钢结构焊接质量的等级和评定,并及时对焊接缺陷进行修复,以免焊接缺陷形成安全隐患和破坏性的缺陷,延长钢结构构件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的维修保养费用等,有效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二、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措施

2.1 焊接前质量控制

在焊接之前,主要是材料以及工艺方面的准备工作控制。材料方面主要是对材料,包括钢材和焊接材料选择方面,其选择的依据应该是依据设计标准以及规范要求进行选择。对于进场的钢材和焊接材料,还要对其质量证明书、规格尺寸等进行检查。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要进行复验,焊接材料的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要进行检验。

2.2 焊接过程质量控制

环境控制,环境温度低于规定的环境温度下,应对焊件进行预热;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要进行除湿;风力太大的条件下设置防风棚等。加强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在焊接过程中要通过实时检测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多层多道焊时应注意对层间温度的控制,避免高温或低温对焊缝质量的影响;规范焊接操作,合理控制焊接顺序,减少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对称焊接、分段退焊等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对焊件变形的影响;在焊接过程中保证焊缝的熔深和熔宽符合焊接工艺要求,并且无咬边、气孔等。

2.3 焊接后质量控制

焊接完成后,首先对焊缝的外观进行检验,检查焊缝表面是否平整、是否存在裂纹、气孔、咬边等缺陷,对存在问题的部位予以及时修补。对重要结构的焊缝,要进行焊缝的热处理,如消除应力退火,将焊接残余应力降低,将焊缝的韧性、抗疲劳性增强。要加强成品保护,对焊接部位进行防腐处理,如喷涂防腐涂料,对钢材腐蚀现象做好预防;通过采取防潮、避免碰撞等措施,确保钢结构在后续的施工、使用阶段不发生受到损伤。

三、钢结构焊接质量检测技术

3.1 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损伤焊件的前提下检测焊件的内部及表面缺陷,超声波检测以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缺陷产生反射为原理,对焊缝的内部缺陷进行探伤,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灵活,但是对缺陷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较困难;射线检测是采用射线穿透焊缝使胶片感光,以胶片上显示的影像判断缺陷,能直观显示缺陷形状、大小及位置,对体积型缺陷检测效果良好,但对于面积型缺陷检测灵敏度较低,同时存在辐射危害;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通过磁粉聚集于磁化缺陷处反映缺陷,其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但是仅适用于表面开口缺陷;渗透检测是利用液体的渗透作用对表面开口型缺陷进行检测,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是对内部缺陷毫无作用。

3.2 破坏性检测技术

破坏性检查法就是对焊接接头进行试验,从而实现力学性能、微观组织的检测。力学性能试验主要包括拉伸试验、弯曲试验等等,拉伸试验主要是检验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以便来检测接头的承载能力;弯曲试验主要是检测焊接接头的塑性以及韧性等方面内容,判断接头是否存在缺陷问题。金相分析就是借助微观组织来对焊接接头进行分析,从而明确焊缝金属、热影响区的组织形态以及成分分布等,了解焊接接头的性能,进而达到改善焊接接头的工艺。

结语

对于钢结构工程而言,只有加强对钢结构焊接质量的控制和检测,才能有效保证钢结构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深入掌握钢结构焊接的相关理论知识,严格执行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认真采用无损检测和技术性破坏检测,可以有效提高钢结构焊接质量。在今后的实际建设工程中,随着技术的进步,需要积极进行更加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检测技术的研发工作,以此实现钢结构工程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晨.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措施与检测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25,(02):174-17.

[2]张乾华.钢结构焊接工程技术的注意事项及实现质量控制的措施[J].中国金属通报,2023,(05):222-224.